首页 > 总结 >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实用21篇)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实用21篇)

时间:2023-12-02 04:30:13

作者:紫薇儿

对于团队来说,情况汇报是了解每个成员的工作进展和工作困难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情况汇报能力,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我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夯实统计基础力量建设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诚信统计品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推动我区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20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党建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我局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广大党员与干部的学习教育。通过加强政治学习教育,使我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了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通过加强思想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的权力观,政绩观;通过加强党纪政纪条例法规教育和作风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二)党建工作。

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除了共产党员按照区委先教办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阶段任务外,还要求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也要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并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为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另外,根据局党支部的发展计划,经过组织程序,我局今年又有3位同志被机关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要求他们定期向培养人写出思想汇报。支部还定期听取培养人对培养情况所作的汇报。

(三)精神文明建设。

多年来,我局一直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表彰。今年在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针对我局年轻人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工、青、妇的职能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的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读一本好书,学一项技能,争做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让他们加强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继续开展“创文明单位,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局机关组织评选文明家庭,文明股室和文明服务标兵等活动,组织大家积极参加不同主体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区里组织的“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扶贫助困活动,为***居委会和***居委会各送去了一台微机。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民主法制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区统计局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对我局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范围、形式、基本程序和有关事项等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做到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协商一致,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保障了广大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结合“四五”普法,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大家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大家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大家积极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各种邪教作斗争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五)党风廉政建设。

定《**区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施方案》,通过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档案,以及制定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党风廉政警戒制度等达到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到位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明确。

(六)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建设。

根据区委的安排部署,我局从下半年开始进行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接到有关通知后,我局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区统计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对公开范围、目标任务及具体工作步骤和内容等作了详细具体的安排。紧接着,根据方案规定的步骤,按照“六要”和“六清”的要求,清理了我局行政职权,并编制了行政职权目录,完成了权力审批,编制类别和项目流程图,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举报监督电话等作了具体详细的说明。下一步将根据方案规定进行具体公开工作。根据区委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我局进行了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并作了认真的总结。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中心,高质高效,统计调查任务进展顺利。

1、狠抓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类统计报表。精心组织、严格要求,认真抓好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全面、完整地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较好地完成年报和年定期统计报表。

2、追求效率,圆满完成各项统计调查。高效组织完成了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收支预期快速调查等各类临时性调查。

3、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改革成效显著。上半年,我局住户调查工作被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评为优秀。一是切实抓好数据采集、调查表审核录入上报及数据提高月活动、业务培训、等各个环节,确保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顺利开展。截止6月底,我区分省样本及分市县样本住户共158户。二是协助市调查队住户调查处工作人员深入固定联系点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困难调查户的关爱工作。三是开展电子记账,确保数据保密。鼓励有条件、年轻化、习惯上网操作的辖区记账户逐步推广电子记账工作,提高日常记账效率和住户数据质量。目前,已有101户电子记账户,占总家庭数的81.5%。

4、加强基层服务调研,开展健康服务业企业认定工作。一是为满足国家制定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健康服务业的宏观管理需要,我局根据市统计局初步筛选的433家健康服务业法人单位开展审核认定工作,对单位详细名称、行业代码、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活动等信息进行核实。二是积极走访企业,重点走访亿元以上企业,定期下企业向企业宣传统计法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如产值、订单、销售等)情况,对数据波动较大的企业进行动态监测。

5、严格审核申报区政府资助企业的财务数据。根据区领导的指示,严格审核区政府资助企业上报数据与统计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企业是否存在瞒报或者虚报的情况。共完成区财政局、贸工局、科技局和建设局等来函近7批次210多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核对工作。

6、实施耗能企业监控,协助做好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全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职责分工安排,并按龙岗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要求,积极参加全区节能降耗相关工作会议,协助做好每年的节能考核工作。除了实施月报统计工作外,还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季度监控。

(二)突出重心,逐项落实,统计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1、全面清理职权,规范清单编制工作。我局建立“一把手”负责工作机制,对照所属职能及相应的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工作,圆满完成了清理任务,共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22项,多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征求意见70份,通过龙岗区政府在线向社会发布权责信息表和运行流程图,让群众明晰办事程序,让群众找得到门路。

2、全力做好“四大工程”建设,3、全面梳理跟踪监测,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是积极应对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严峻趋势,我局按照区主要领导及经济形势分析会的要求,联合区发改、经促、科创等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全面梳理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二是用好我区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对亿元以上项目及未开工项目,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梳理,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三是做好统计业务人员培训工作,详细制作项目入库流程文件指导街道统计人员进行上报工作,与区发改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经费使用范围的通知》,以固定资产投资经费为激励,提高统计业务人员积极性。四是针对我区大型城市更新项目,积极协调区国土委、区更新办等职能部门,加强项目开工进度统计数据监测。五是积极与上级统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跨区项目分成比例。1-5月,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第四。

4、加强新增企业申报工作,完善四上企业入库管理。一是对接区经促、发改、住建等部门,对新引进注册单位采取“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对新增企业运营情况,及时梳理入库监测;二是继续延续准规模以上企业季报报送制度,监测企业的规模变化;三是对新增限上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补充纳入各专业报表单位库,确保“四上”单位应统尽统,指导督促企业如实反映增长情况,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得到真实体现。截止6月底,我区四上企业共204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6家,加强四上企业的跟踪管理工作。

5、圆满完成龙岗区企业发展情况调查资料开发工作。去年,根据区领导的指示,我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区经促局、政法委及各街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根据“在地登记”的原则,结合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核查数据库,共37145家企业参与调查,其中法人31612家,分支机构4987家。我局委托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了《龙岗区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全面梳理龙岗区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资源与经营状况,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增强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分析对推动全区企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处理能力。一是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区经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三经普工作,多次召集各街道普查机构安排工作任务,亲自走访各街道,跟踪普查工作进展。三是合理制定普查各项工作细则,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各街道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统一解答口径,强化了区经普办的综合处理能力。

2、重培训强基础,扎实开展普查员培训。一是开展区级经普业务培训,分四期完成了500多人次的普查业务及pda实操培训工作;二是进行了街道一级的经普业务培训,对各社区选调、招聘的普查员进行了经普业务培训,完成了3000多人次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个体户抽样社区的普查两员参加市调查队的有关培训,完成了12个抽样社区全部155名普查两员的验收考核,个体户抽样社区的所有普查两员皆获得了市调查队颁发的考试合格证。四是开展三经普数据表内及跨表审核改错培训工作,及时对上报数据中存在表内、跨表重名重码、法人和产业单位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核实修正。截止6月30日,我区已基本完成全区8000多家存在表内、跨表错误的单位、个体的普查信息审核修改工作。

3、现代科技助力,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一是建立身份数据库,提高普查员身份公信度。我区开发了含二维码识别的普查两员证。通过手机扫描普查两员证,普查对象可确认普查两员的身份。二是加强数据把关,引进新型数据审核系统,对各有关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数等总要信息进行严格把控。三是全面推广移动数据采集设备pda。实现了普查员入户清查、普查填报、数据录入、现场审核、数据发送等工作一次性完成。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上报企业40397家,其中,国家联网直报单位2091家;非联网直报单位38306家,个体经营户信息89547家。

(四)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工作,助力经普顺利开展。

1、严守“四条红线”,实现执法全覆盖。我局严守“四条红线”,坚持以自查为基础开展统计执法工作,除主要围绕工业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外,还加强对服务业、固定资产、商业专业的检查,实现执法全覆盖。上半年,共对120个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核查事项稽核,发出18份《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对359个新增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依法立案查处了1家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企业。

2、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及学法用法工作。一是通过上门调查核实、详细解释、法律法规讲解、发放法律告知书等手段,保障经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积极发动开展《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活动。我区参赛人数在全市各区名列第一,获市统计局授予“优秀组织奖”。三是做好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召开《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修订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特区统计条例的修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在统计系统内开展单位领导班子“一把手”普法讲座活动。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管理水平。

(五)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统计服务精品。

2、分析信息水平继续提升。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截止6月底,我局编发各类统计分析及信息30多篇,其中《龙岗区2014年一季度税收完成情况分析》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此外,还有多篇统计信息被《深圳侨报》等报刊采用,进一步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

3、调研能力有所增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和掌握的有关数据,编写系列调研统计分析文章。为各级领导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区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六)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强化。

1、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一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行政成本,规范公务用车的管控机制,积极参加车辆改革,推进局处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整改工作。上半年我局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其中,会议费2.73万元、公务用车费用35.09万元、公务接待费0.14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2.22%、18.57%、98.84%。二是结合廉政防控风险,规范行政权责清单风险等级程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廉政建设。加强“廉政监督”力度,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在龙岗统计信息网上公开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定期公开干部任免、奖惩决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三是加强人事管理。上半年,我局办理1名科级干部退休和1名科级干部辞职手续,调入1名年轻科级干部,完成1名副科级干部提拔手续。四是顺利开展公积金及住房补贴发放工作,稳妥开展一次性住房补贴发放人员名单公示及发放金额核实工作。帮助完成2名干部办理黄阁翠苑房产登记(绿本)手续。

2、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党支部在严格执行区教育实践办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组织全局27名在职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覆盖面达100%。开展学习教育活动16场次,参加学习活动432人次,领导干部开展讲学6场次,参加“民生体验日”活动人12次;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6场次,开展其他形式征求意见活动2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表)、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群众等方式,共初步收集领导班子“四风”方面意见建议12条。一是开展读书活动。为每名党员精心挑选《旧制度与大革命》、《苦难辉煌》、《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3本书,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保障;二是每周五领导带学组织观看教育电影。观看党建微电影、《焦裕禄》、《杨善洲》等影片,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讨论、撰写观后感等活动,巩固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微课程”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每周组织工作例会,给党员干部上20分钟“党建微课程”,充分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四是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提高普查质量、加快普查速度”、“数据质量巩固提高月”系列活动,局领导班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多次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3、开展党支部换届公推直选。通过党员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产生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7人,通过党支部民主测评,研究决定预备人选6名,经区直属机关工委批复同意7月初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会议。经党支部大会讨论吸收吴育真、蔡均婧2名同志为积极分子。

4、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一是开展“结对子”活动。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深入27户结对家庭,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为每户困难家庭送上慰问金500元,建立“党员连心卡”,公开党员联系方式,认真填写好“访谈记录本”,做好“帮扶工作台账”。二是以“儿童节”为契机,局分管领导带领党员志愿者到区福利院开展“抱抱孩子”活动,向福利院捐赠5000元慰问金。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年初,我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机关志愿者与坪东社区结对帮扶工作组成员、社工到“国际低碳城”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暨助力社区发展“金点子”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助力社区转型升级。四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分管领导带队到结对共建企业米兰登公司调研,制定结对共建方案,为企业拨付3万元党群共建经费,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五是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年初局领导到海丰县赤山村开展关爱慰问活动和项目扶贫工作,共拨付15万元扶贫资金。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有利时机,开拓思路、明确部署,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经济运行的良好开局.

一、工业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5月份,焦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居全省第12位,较上月前移1个位次,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1—5月份,焦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居全省第14位,较上月前移1个位次,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

1、轻工业增长较快、比重上升.1—5月份,焦作市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7%和12.7%,轻工业增速明显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占焦作市工业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33.4%上升为34.8%,重工业占比从66.6%下降为65.2%.

2、非公有制增长加快.5月份,我市非公有制工业同比增长22.4%,高于焦作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1—5月份同比增长19.3%,高于焦作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拉动焦作市规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对焦作市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9.5%.

3、大中型企业稳步增长.1—5月份,我市大中型企业保持稳步增长.大型企业同比增长5.3%,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拉动焦作市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对焦作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同比增长15.8%,比1—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拉动焦作市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对焦作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5.8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生产形势良好.1—5月份,焦作市30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2.9亿元,同比增长22.5%(现价),1—4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税32.6亿元,同比增长23.3%.30强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的企业达到27家,增长面达到90%.

30家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增长.1—5月份,焦作市30家高成长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30.3%(现价),1—4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34.0%,实现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利税5.0亿元,同比增长27.0%.30高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的企业达到25家,增长面达到83.3%.产销率达到98.9%,产销衔接良好.

5、高耗能行业增速相对较慢.1—5月份,焦作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8.4%,增速比焦作市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1—5月份,焦作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9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29.5%,居全省第11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1、施工项目增加,新开工项目减少.1—5月份,焦作市城镇施工项目1498个,同比增加1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68个,同比增加21个.在施工项目中,第一产业91个,增加26个;第二产业905个,增加28个;第三产业502个,增加77个.

2、三次产业投资均快速增长.1—5月份,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4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1.0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01.0亿元,增长3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8.0亿元,同比增长24.4%.

3、民间投资继续快速增长.1—5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46.4亿元,增长27.9%.民间投资完成273.6亿元,增长30.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6%.

4、房地产业投资温和增长.1—5月份,焦作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住宅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5.6%.

5、资金到位情况较好.1—5月份,焦作市到位资金321.0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国内贷款36.3亿元,同比增长95.1%;自筹资金274.7亿元,同比增长21.6%.

三、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

5月份,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8亿元,同比增长18.6%,较4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1—5月份,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4.4亿元,同比增长17.2%,居全省第12位,比1—4月份上升2个位次.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限额以上企业继续发挥导向作用,引领市场快速发展.1—5月份,焦作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零售额57.9亿元,同比增长27.3%,高于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1个百分点,占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7.5%,拉动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个百分点.

2、个体经济充满活力,占据市场将近六成.5月份,焦作市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0亿元,同比增长12.1%.1—5月份,焦作市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3%.

3、批发零售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5月份,焦作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1.4亿元,同比增长17.4%,拉动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个百分点.

4、消费热点呈现多样化.1—5月份市场消费热点趋向多样化,在25类商品中,各类商品销售额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烟酒饮料、服装鞋帽、家电、金银珠宝、石油及制品类等.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信贷运行良好。

1—5月份,焦作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9亿元,同比增长3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9.5%,居全省第12位.税收收入完成24.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3%,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焦作市地方财政支出55.8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7.3亿元,同比增长36.4%.

5月末,焦作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41.2亿元,比年初增加92.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49.2亿元,比年初增加45.4元.各项贷款余额528.1亿元,比上月末增加17.2亿元,比年初增加58.7亿元.

五、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

初步统计,1—5月份,焦作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八大类商品价格表现为“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11.6%,居住上涨4.0%,衣着类上涨3.3%,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下降0.4%,其他商品价格小幅上升.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今年,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学以致用,在岗位上“创先争优”,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学以致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刻苦钻研行政管理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强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自己的识别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积极参与“创先争优”主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积极锻炼写作能力,在___网站上发表文章_篇,其中_篇被___党政网采用。另在“___”注册为会员,并发表原创或借鉴修改的文章__篇,成为初级作者,进一步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发挥主人翁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忘我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党务工作方面,协助党委抓好党的建设,抓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四好”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党务日常工作。

一是在各支部的支持配合下,编写创先争优简报六期,起草___创先争优实施方案、承诺、大讨论活动总结,努力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二是办理新进__人的党组织关系转入手续,开出对内、外函各__份,做好了函调证明。三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__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___工委第__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四是做好了____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业务工作,评出__名受___表彰的优秀党员。五是做好了__年度中心组学习的通知和记录工作。六是做好老龄人的部分工作,起草___年度老干部工作情况报告,将___年___退休干部活动费、书报费送到他们手中,走访慰问了__名党员、职工、家属,为__位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七是做好__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和所在支部第_党小组工作。八是其他有关党务的临时工作。

(二)人事劳资工作方面,自因工作需要于__年_月开始再承担此工作以来,主要办理了人员增减、调进调出晋升职务等级等有关上下编、增减资及养老保险的手续:一是办理了增减资工作:新进__人增资、__名工人技术职称变动增资,__名专业技术人员增资,_名行政人员增资,_名县级领导正常增资,_名县级领导转走行政调整工资。退休_人、死亡_人减资。二是办理独生子女费增减:_人减少,_人增加。三是办理退保手续:调离_人退保,死亡_人个养退领。四是办理遗属困难生活补助:新增_人,减少_人,调高补助_人。五是人事劳资工作的其他相关审批工作。

(三)其他临时工作,一是及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填报了国家和事业单位工伤情况,填报了__市岗位设置在职人员初次采集指标统计表,填报了__年全国___单位人事劳动统计报表。二是做好__年度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年审工作。三是完成了部分评选业务工作:推荐__人参加评选第二届“___市有突出贡献人才”,推荐__人参加评选__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分别推荐__人参加评选第九批__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__人参加评选__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四是做好国家统计局___调查队关于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接待工作。五是做好开展向青海地震灾区捐助活动的收缴工作。六是在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参加了____农业系统在中央路开展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七是做好原青年服务部遗留问题处理中的部分档案清理工作。

(三)妇女工作。

开展“三八”节慰问妇女活动,做好“三八”妇女维权周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关心妇女生活,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四)完成上级领导、院长、书记和主任交给的其它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够灵活;剖析和研究问题不够深入;同领导和同事们的思想和工作业务交流不够;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等。

来年我将继续用心工作,感恩生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为把____院建设的得更加美好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根据月度报表显示,我县经济呈现以下特点:。其中:种植大春粮食350299亩,增长1.36,总产127263吨,增长2.86,种植小春粮食224169亩,下降3.23,总产28938吨,增长0.64。

二、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生产情况逐步好转。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796万元,增长3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14550万元,农村投资26226万元。全县施工项目103个,同比增加6个,竣工项目40个,同比增加5个。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平稳运行。

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20969万元,同比增3379万元,增长19.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715万元,增3081万元,增长31.98。完成财政总支出67072万元,增16802万元,增长33.4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9487万元,比年初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达140579万元,比年初增长20.49。

五、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非公经济不断壮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1-11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498万元,同比增长19.52。消费品价格总水平、零售物价总水平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分别为100.2、99.6和9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跌幅较大。

截止11月底,全县个体私营户数达12487户,同比增561户,增长4.7。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达464户,同比增73户,增长18.67;个体私营上缴税金12507万元,同比增1897万元,增长17.88。

非公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影响,使全州非公经济继续连结平稳较快增添。截止尾,全州挂号注册的非公经济总户数60935户,增添16.2%,从业人130325人,增添12.6%,注册资金1042061万元,增添28.6%,上缴税金97451万元,增添6.4%,估量完成增添值133亿元,增添14.8%。

一、20我州非公经济成长的特点。

(一)非公经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尾,全州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员130325人,增添12.6%,持续三年连结两位数以上的增添,完成省查核使命的104。3%。非公经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的增强,有用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不变社会、扩年夜就业阐扬了积极浸染。

(二)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增速放缓。我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自成立非公经济统计轨制以来,每年均连结两位数以上增添,出格是至之间,年均增添46%,2010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上半岁首度呈现负增添,到2010年6月底,全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同比下降9.3%,到下半年,州委、州政府采纳各类法子起头显效,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截止2010年尾,全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97451万元,增添6.4%,增速较上年度下降近30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企业数目快速增添。2010年我州非公经济企业数目年夜幅增添,其中个体工商户增添最快,截止2010年尾,全州挂号注册的非公经济总户数60935户,增添16。2%,其中个体工商户57288户,增添16%,净增7912户,净增数为历年来最高。

(四)非公经济投资规模不竭扩年夜。2010年,全州非公企业注册资金达1042061万元,增添28.6%,净增23.2亿元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71631万元,增添46.8%,私营企业814319万元,增添27。8%。

(五)企业出产经营情形有所好转。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州岁首规模以上停产企业49户,跟着州和各县政府实施的非凡优惠政策拉动和部门矿产物价钱微升,今朝已根基恢复出产。

二、工作法子。

(一)当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加速非公经济成长相关文件,出格是连系我州现实拟定的配套政策,使全州各级各部门的思惟真正统一到诚心诚意为非公经济的成长搞益处事上来。

(二)进一步优化情形,搞益处事。一是改变政府本能机能,增强处事意识。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树立率领就是处事、打点就是处事的不美观念,把为非公经济供给优质高效处事作为主要职责,不竭增强处事意识,继续开展社会评议部门行风轨制,周全促进处事质量的提高。二是鼎力成长社会中介处事系统。撑持成长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加速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手艺撑持、信息处事、打点咨询、人才培训、平安评价、资产评估、海关报关、税务代办署理、商标代办署理、海外市场代办署理等公共性处事机构培植。加速成立中介组织执业尺度和看管机制,规范处事行为,提高处事质量。三是加速培植创业教育系统。当真落实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舞激励全平易近创业,以公益性处事机构为载体,向企业草创者供给政策咨询和处事,解决草创阶段的.凸起坚苦,提高开办成功率。鼓舞激励投资商投资成立创业教育基地,加速创业教育系统和创业孵化基地培植,为创业人员供给全程处事,非公企业成长专项资金要对创业教育基地培植和创业教育勾当给以扶助。

(三)加年夜对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用好州级非公经济成长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严酷按照扶持原则,严把项目审核关,对项目实施跟踪问效,确保资金用在项目成长上,有前提的县也要在本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四)千方百计解决非公经济资金欠缺的问题。一是完美担保系统。成立和完美非公企业担保系统,鼓舞激励多形式、多渠道组建非公企业担保机构,初步形成省、州、县三级非公企业信用担保收集系统,成立三级联保机制。指导企业增强内部财政打点,对企业实施信用看管,成立企业信用网站,按期向社会发布守信企业,曝光失踪信企业,对失踪信企业给以必然赏罚。二是成立政、银、企、保四方合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按期或不按期召开各类形式的银政、银企座谈会,搭建银企双向交流的平台。同时选择一批成长型企业举荐给银行,优先给以信贷撑持和金融处事。

(五)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运行剖析。今朝,我州非公经济统计监测系统已经具备必然基本,此后要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运行剖析,实时、周全、切确把握非公经济运步履态,发现问题实时协调整决,确保完成非公经济方针。

【工信总结】市经贸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总结

“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我们局全体机关干部紧紧围绕改革攻坚战、项目攻坚战这两条主线,全面的开展了工作。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38700。

万元,同比增长。

12.8%。

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00。

万元。

同比增长。

12%。

产品销售率达到。

95.4%。

同比增长。

0.4。

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

135。

万元,同比增加。

59。

万元。重点企业运行平稳,吉林省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上半年预计生产轴承。

220。

万套,完成工业总产值。

1600。

万元,同比增长。

45%。

其中开发卡轿车轴承。

24。

种,完成新产品产值。

700。

550。

吨,完成工业总产值。

2700。

万元,同比增长。

30%。

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50。

万元,同比下降。

19.7%。

下降主要原因是每件靠背芯价格下调近。

8

350。

万元,同比增长。

7.5。

倍。

年初将我市工业项目落实到经贸局、工业控股公司、项目办等并落实到专人,跟踪不放。截至到目前,己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是异型胶管项目。

该项目属续建改造项目,由大安橡胶工业总公司承办,具体由经贸局负责,异型胶管项目由温德君在北京融资,目前己完成企业注册等全部手续,融资渠道有三个,据反馈的消息近期可到位资金。

二是糖厂玉米色素项目。

该项目在

3

24。

日,大安糖厂和长春天裕应用技术开发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由天裕技术开发公司以。

570。

万元买断糖厂,用于玉米黄色素等项目的开发。目前,资金尚末到位。

三是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的座椅总成项目。

大安市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成功的与武汉云鹤集团洽谈签约了生产汽车靠背座椅总成项目,目前企业正在扩建厂房和安装设备等工作,边安装,边试产品第一批产品己经供货,

7

月中旬试车。

四是尼龙。

-11。

树脂项目。

目前,该项目一是继续在与正信集团洽谈,对方表示今年一定把项目搞上去。二是寻求新的投资者。目前,己经同辽宁、吉林、北京等省市的

16。

7

家公司传递了项目资料,现在工业控股公司范立君正在深圳与香港恒盈利丰投资公司洽谈。

五是本色草浆项目。

本色草浆项目争取与国情委、国家扶贪办融资合作,该项目现正在洽谈运作当中。

六是。

“大安市农业产业化促进中心”项目。

该项目实质是一个融资平台,上海泽慧企业公司为我市设计“中心”方案。该“中心”方案将包括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全力打好改革攻坚战的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抓重点企业改制。

把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在改革与招商结合上实现突破。在有意向购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几位客商中,我们确定了双鸭山市振兴煤矿的老板做为购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招商对象,经多次洽谈和到企业实际考察,确定了企业产权出售标的

2

500。

万元,由对方买断企业产权,购买资金全部用于解决陈欠工资、集资款、欠交社保养老金、职工经济补偿金等。

二是集中时间抓破产工作,为。

“双退”打基础。

将企业的破产工作从申报、审批、评估、清算到财产分配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抓紧抓实,并经常调度。目前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钻采厂、大发酒厂、石油机械配件厂、大安罐头总厂五户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近期均可以完成破产终结工作。其中: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只差法院对破产分配方案依法裁决,宣布破产终结后整个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工作将全部结束。

三是积极组织搞好宣传,公开出售一批企业。

4

月份通过大安电视台、白城日报向社会公开发布。

7

户企业出售公告,并对投标者做强做大企业的能力、经济实力、诚信度、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产品研制与市场开发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任务,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

68000。

万元,同比增长。

11.4%。

我市调整后年计划为。

77000。

万元,增长。

18.3%。

(年初计划为。

70000。

万元,增长。

15.7%。

工业增加值白城市下达计划为。

22440。

万元,同比增长。

10.3%。

我市计划为。

24000。

万元,同比增长。

17.8%。

产品销售率计划为。

97%。

比上年增长。

0.9。

个百分点(同白城)独立核算工业利润白城市下达计划为。

600。

万元,同比增长。

12.8%。

我市计划为。

650。

万元,同比增长。

22.2%。

这个指标增长速度虽然比较高,但在白城六个县市区中还是排在后面,一定要全力抓增产,力争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

下半年,要加强工业生产的指挥调度,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超前预测和分析,要发挥经贸局、统计局、民营局及各工业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深入工业企业调查研究,掌握运行态势,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要抓好统计报表工作,对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的基层单位要确定专人,对工作变动,轮岗创业造成空档的要安排专人接管,保持统计报表工作的连续性。下半年要对重点生产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生产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解决难题,确保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重点抓好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明胶有限责任公司、油脂化工厂、恒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原第二汽车配件厂。

)

20。

企业。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全年要生产轴承。

400。

万套,实现产值。

3000。

万元,实现税金。

300。

万元以上,力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要在。

7

月中旬,完成座椅总成项目改造,全面投产达效,把上半年的欠帐找回来,实现全年。

1600。

万元工业总产值目标,可新增产值。

1000。

万元,新增税金。

50。

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全年要生产明胶。

1200。

实现。

6000。

万元的工业总产值计划,预计实现税金。

200。

万元,油脂化工厂要实现工业总产值。

800。

万元,预计新增税金。

50。

万元。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实习生活,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要恪守吃苦精神。因此,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拼搏,抓住每一个机遇,迎接每一个挑战,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刚进入市统计局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领导叫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订一些文件,发放开会的文件,协助领导开会,倒茶水・・・・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任务,我们都很用心的去完成。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们经常有饭局,老师教我们的餐桌礼仪只是在课堂上教,真正用到的时候,很茫然,也遇到了尴尬的时候,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认识到错误,去改正错误。我们市统计局实习的一共有7个人,所以不是每天都很忙,也不是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呆在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下班。后来慢慢走入正轨,我主要帮忙接收文件,打印文件等等,四月份,我与两位同学被调往贵港市港北区统计局帮忙,主要做的是接打电话,通知一些公司填表等等。在港北的工作,每天都非常的忙碌,一个月后,回到市统计局。

一、学习方面。

二、思想方面。

三、工作方面。

大学期间,我担任了两年的学生会文娱委员,在广播站任职。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两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龋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一)牢牢抓实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分析调度通报考核机制,精准分析经济运行全过程监测、研判、调度,紧紧围绕gdp年度目标任务,全力补齐进度,确保二季度“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健全落实市、县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主动上门服务,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进优化中小企业和新增纳规企业工作持续发展,积极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对接,待省2020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实施方案出台后,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力争上半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30亿元以上。确保6月底前完成煤炭产能置换方案上报和审核确认工作,9月底前完成关闭退出矿井2对、去产能24万吨目标任务。加大鼓励住房消费政策落实力度,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稳步进行。

(二)做好项目支撑确保投资增长。认真总结一季度项目入库的不足和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落实,强化入库项目和在库项目的要件支撑,确保投资顺利出数。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力度,形成包装储备一批、前期审批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申报入库一批、在建出数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实施链”,上半年项目入库达200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支撑率达100%。落实领导挂钩包保、督查问责等工作机制,继续按月举行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并同步举行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各地每月集中开工项目不低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集中力量抓好省“四个一百”、市“六个一百”重点项目建设,每月组织召开1次重点项目推进办公会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以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大幅提升工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市县联席会议制度,抓实项目包装、对接、洽谈、落地等关键环节,着力破解“招商难”“落地难”等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实现规模、质量“双突破”。

(三)发展重点产业培育强劲动能。定期召开重点产业推进和现场办公会,督促每个县(市、区)抓实10个产值上亿元的产业项目。抓实农业春耕生产,推进温氏集团生猪养殖、云南省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阿穆尔鱼子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研发+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规模,打好“绿色食品牌”。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区,加快云芯硅材扩能技改、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60万吨阳极碳素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液态金属电子电路、芯片散热器等项目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园区集约发展,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加快推进15个商贸物流类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批零住餐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确保完成进出口目标任务。

(四)强化以脱贫攻坚为主的民生保障举措。紧盯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长效机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交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实质性推进5所新建中小学建设,完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二期规划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行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坚决打非治违,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五)积极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9条措施落地见效,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权责清单规范化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研究细化具体落实措施。巩固完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六)积极推进“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宝至清水、富源至兴义、召夸至泸西、罗平至八大河、宣威至威宁、沾益至寻甸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实质性工程量;加快宣威至富源、麒麟至师宗至泸西、富源至沾益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支持渝昆高铁建设、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师宗至文山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宣威支线机场和罗平、沾益、会泽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抓好续建和新开工水利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阿岗水库完成投资3亿元、车马碧水库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建设,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昭通支线xx段、陆良支线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改造提升和光纤入户工程,加速推动4g网络、光纤宽带加快向自然村全覆盖。

(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尽快召开马龙撤县设区发展大会,凝集发展共识。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紧实施麒沾马同城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推动麒沾马高效融合、高质量发展。市直相关牵头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协调力度,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相关县(区)政府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特色小镇建设,防止被省退出。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继续抓好未完成整改销号的12项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落实,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根据月度报表显示,我县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小春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20xx年,全县共种植大小春粮食574468亩,下降0.48,粮食总产达156201吨,增长2.44。其中:种植大春粮食350299亩,增长1.36,总产127263吨,增长2.86,种植小春粮食224169亩,下降3.23,总产28938吨,增长0.64。

二、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生产情况逐步好转。

1-11月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69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3;完成销售产值121729万元,增长7.72,产销率为82,同比下降8.1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食糖83118吨,增长0.2,酒精7213千升,下降5.13,原煤28.48万吨,下降13.43,精制茶8912吨,增长16.18,发电量8250.72万度,下降21.27,水泥65293吨,下降49.20,生产红砖xx88万块,下降7.87,工业硅17115吨,增长38.49,机制纸及浆板10876吨,增长9.38。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796万元,增长3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2020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14550万元,农村投资26226万元。全县施工项目103个,同比增加6个,竣工项目40个,同比增加5个。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平稳运行。

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20969万元,同比增3379万元,增长19.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715万元,增3081万元,增长31.98。完成财政总支出67072万元,增16802万元,增长33.4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9487万元,比年初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达140579万元,比年初增长20.49。

五、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非公经济不断壮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1-11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498万元,同比增长19.52。消费品价格总水平、零售物价总水平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分别为100.2、99.6和9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跌幅较大。

截止11月底,全县个体私营户数达12487户,同比增561户,增长4.7。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达464户,同比增73户,增长18.67;个体私营上缴税金12507万元,同比增1897万元,增长17.88。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一是社会消费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2.1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9%。

三是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94.7亿元、同比增长6.2%,贷款余额达1428.2亿元、同比增长8.3%。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5元、同比增长7.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8元、同比增长9.4%。

五是就业形势平稳有序。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1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低于控制指标0.6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加之“8.12”暴洪灾害,全区经济又一次遭遇重创,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部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下算一级核算结果,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61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49亿元,同比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17亿元,同比增长4.5%。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蔬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花椒、核桃丰产、油橄榄逢小年减产,但农业生产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到三季度由于受“8.12”暴洪灾害影响,农作物受灾严重,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2.61亿元,同比增长0.9%。

1.农作物生长面积保持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2.6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08万亩,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面积19.44万亩,与去年持平。

2.畜牧养殖持续萎缩。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生猪存栏10.37万头,能繁母猪1.06万头,生猪出栏11.81万头,略高于上年同期,猪、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凸显。

(二)工业生产降幅收窄。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亿元,同比下降2.3%。

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1%。

2.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0%。

3.从产品产量来看:中成药2295吨,同比下降14%;发电量111222.08万千瓦时,同比下降6.77%;商品混凝土67.7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3%;水泥产量100.25万吨,同比下降8.9%。

(三)建筑业生产持续低迷。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97亿元,同比下降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动力不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2亿元,同比下降9.14%。

从投资分类看:1.项目投资完成26.3亿元,同比下降33.63%;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3.45亿元,同比下降75.31%,5000万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85亿元,同比下降10.88%。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22亿元,同比增长108.29%。

(五)消费市场增长乏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28亿元,同比下降5.0%。

1、按所属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5.43亿元,同比下降16.0%;乡村实现零售额21.85亿元,同比下降2.9%。

2、按销售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4.9%;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为32.6亿元、0.69亿元和3.6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1.4%、12%和15.3%。

(六)财政收支呈现一降一升。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3.27亿元,同比下降0.5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亿元,同比下降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35亿元,同比增长15.8%。

(七)金融信贷增势强劲。全年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34.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年末住户存款余额183.48亿元,同比增长17.8%;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64.86亿元,同比增长0.39%。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677元,同比增长5.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761元,同比增长8.4%。

(一)工业企业运行不容乐观。1、从产品产量上来看:2020年全区14户工业企业中6户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为111222.08万度,同去年119293.32万度相比下降6.7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8.12”暴洪泥石流灾害导致6户企业发电机组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停产时间最长的是大元水电站,第一台机组于12月7日才开始发电,第二台机组于12月29日才开始发电,第三台机组还在维修中;水泥产量为100.25万吨,同去年110.04万吨相比下降8.9%,主要原因是疫情及“8.12”暴洪泥石流灾害导致企业停产近40天。

2、从工业企业电力消费来看: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为9234.77万度,同2019年10232.24万度相比下降9.75%,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印证全区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的现状。

3、从产销衔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库存中产成品为0.73亿元,同去年的0.54亿元相比增长34.9%,去库存压力依然存在。

4、从效益指标来看:营业收入10.69亿元,同去年10.94亿元相比下降2.3%;营业成本6.88亿元,同去年6.75亿元相比增长1.9%;税金总额为0.68亿元,同去年0.53亿元相比增长29.2%,其中应交增值税0.55亿元,同去年0.44亿元相比增长26.6%;利润总额1.35亿元,同去年1.71亿元相比下降20.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64.33元,同去年61.67相比,增加2.6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2.66%,同去年的15.6相比下降了2.94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发展形势严峻。由于本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3.36%,而建筑业增加值包括:1.劳动者报酬;2.营业盈余;3.税金;4.固定资产折旧。今年有11户注册于本地的建筑业企业,根据相关政策,企业应在注册地上缴税金,但这11户企业合计于外地共上交税金383万元,导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滑严重。

(三)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全年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石油零售实现14.31亿元,同比下降25.6%。石油在限上零售额中占73.1%,石油销量的减少制约了全区消费品零售额的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是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8%,其中:武都区同比下降9.1%,项目投资下降导致石油消费需求下降;二是成品油价格经过价格窗口的几次调整,与去年相比仍低于去年同期。三是受“8.12”暴洪灾害影响,全市(注:按报表制度规定,武都区统计中石油陇南公司石油销售和零售)范围内中石油44家加油站部分受损较重,到年底才恢复营运,对全区石油消费影响较大。四是年初受疫情影响,各地限制人员外出及流动,加上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分流了油品消费,虽然从5月开始全面恢复正常营业,但还是无法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正常水平。

2、住宿和餐饮业增速下降明显。受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住宿和餐饮业影响最大,随着疫情的好转,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部分企业还是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营业水平。今年第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同比下降34.2%和45.4%,到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同比下降12%和15.3%,降幅有所收窄,但与去年相比,营业额仍处于下降趋势,导致了全区消费品市场降幅较大。

总的来看,2020年全区经济稳定恢复、企稳向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的一年,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前不久,省委组织督查调研组,分赴各地、市,对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各地工作起到了督促、推动作用,也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工作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这次会上又听了各地、市的汇报。总的看,各地在贯彻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中,思想重视,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开局不错。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仅仅是个开始,调整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在组织领导、深化改革遗迹推动“五项创新”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这些都亟待研究解决。

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到我省代表团重点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应当重点抓好的七项工作,强调了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我省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要求我们按照已确定的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案,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努力抓出成效。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论述精辟,针对性很强,为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认识提高到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上来,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坚定,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下面,结合我省实际,我就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讲一些体会和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

从运城调产会特别是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以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经济结构调整已基本取得了共识。但是,对照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明显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江泽民同志在讲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时指出,“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既对我们构成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临日趋激烈纷市场竞争,如果不能抓紧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新的更大发展。”江泽民同志是从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战略高度来论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的。就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学习体会。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美国从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注重开发和泣用尖端科技,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原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出现了近年来的所谓“新经济奇迹”。日本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曾保持了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后来也暴露出一些经济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发展的“泡沫”问题。因此,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又进入了新的大调整时期,至今仍在进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也长达二十年,前几年的一场危机又迫使其开始了又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些国家已经收到成效。当前,世界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此创造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从我国来看,东部发展较快的省份,如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也都适应这一趋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千方百计提高产业档次。内陆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目前也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纷纷采取调整经济结构的种种重大举措。放眼国内外,不难看出,哪里调整结构动手早,行动快,哪里就会掌握主动权,或者主动更加主动,或者被动转为主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省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更需要加大调整的力度,不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同全国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缺少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战略眼光。有的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抱残守缺,认为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可以慢慢来;有的认为结构调整固然重要,但现在经济环境不宽松,连工资都难以保证,当务之急是先保吃饭,顾不上调整和发展;少数贫困县领导对结构调整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空喊口号,并没有真抓实干,如此等等。这样的认识不改变,就无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势必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更加落伍,更加被动。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

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标志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逐步减少,发达国家已开始从资源型转向技术型,从数量型转向品种型,从主要依赖实物成本转向主要依赖知识成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升级的进程,特别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应用,已使一些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产业被大规模地改造转移,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倔起。如二战后发达国家曾重点发展的传统重化工业等支柱产业,有的已经被电子、原子能、航天、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代替,有的则已被现代高新技术所改造。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型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已开始被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同全国相比,我省的科技发展缓慢,高科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只占%,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传统产业比重大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技术装备陈旧而技术改造滞后,产品档次偏低而新产品开发升档乏。对这类问题的严重性,有的同志看得较为深透,有了改变现状的紧迫感,但也有些同志并未真正解决认识问题。如在结构调整中,有的地方选定的潜力产品中大多还是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产品,对传统产业如何改造、提高,下功夫不够,对高新技术产业不敢问津。有的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沿海发展快的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的事,一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抱怨没有人才、没有资金,就是抱怨环境不好。这些认识严重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使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又指出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两个方面,对于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问题都是要用新技术来武装。这一点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现实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口益加快,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其突出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企业并购规模急剧扩大。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已达到了万亿美元。我国即将加入,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空前加大,我们面临的市场争夺之战将空前激烈。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发达国家推动的,由于它们在科技、劳动力素质上占有明显优势,加上它们在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或操纵地位,再加上它们在政治、军事上的恃强凌弱,这种全球化是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也为我们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发展资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说全球化对我们是利弊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正如有的专家所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运用得不好,就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如果我们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就难免被动挨打。我省地处内陆,经济和科技落后,人才和资金匿乏,我们的困难更多,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势利导,趋利除弊,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我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任何闭关锁国、坐井观天、关起门来自吹自擂,或者因落后面望洋兴叹、畏难而退、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年奋斗目标,关健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转变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该有新的要求。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深层次要求和根本出路。就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而言,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其生机和活力,从而增强整个国有经济的素质,增强其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抓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能有力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和深化,而且把两个根本转变内在地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时说,这种调整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这里,一个“根本出路”,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极端重要性讲透了。在讲到其所以重要的理由时讲了两条,第一条是说“经济结构调整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结构调整落脚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第二条理由是说“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措施”,把改变结构不合理状况落脚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这两个“落脚点”,深刻阐明了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统一;而讲话中关于搞好结构调整,必须深化改革、按市场规律办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以及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等论述,则是把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同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二、正确处理调整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大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省里今年下的指导性发展指标不高,有不少地、市也相应调低了指标。留有余地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发展得快一些。去年省政府提出“实事求是,千方百计”,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不吹牛,不虚报浮夸;千方百计,就是尽最大努力,而不是在思想上、工作上松懈,甘居落后。只有发展快了,才能解决财政困难和人民生活水平低的问题,解决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慢的问题。

三、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调控、引导和推动。

搞好结构调整,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从企业来讲,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还缺乏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意识,遇到问题,往往不是主要“找市场”,而是主要“找市长”。一些企业不会也不敢利用各种市场手段配置生产要素。有的企业的领导,认为自己选的产品效益好,而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大,但又不愿意让别人来投资,一心想向政府要钱自己干。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严重影响着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企业强化主体意识,引导企业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在选定潜力产品项目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广泛的深入的市场调查,在真正认准市场和产品的前提下,努力把产品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新。要敢于和善于利用各种市场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在收集和传递市场信息方面,要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电子商务网络,收集、利用市场信息。再如,在解决资金问题上,要千方百计把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进外资等融资手段充分运用起来。同时,要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从政府方面来说,现在,有的地方和有的领导干部,在进行结构调整中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由政府“包打天下”,如定项目、定产品、跑资金、跑营销,等等。这种不以市场为导向,不以企业为主体,而由政府越俎代庖的做法,出力不讨好,往往事与愿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样的经验教训已经够多了。因此,要坚决改变以传统的计划手段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习惯做法。当然,对结构调整,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保证结构调整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要特别注意通过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坚决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防止那些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没有销路的产品以“潜力产品”的名义“搭车”上路。省里和地、市都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对那些市场虽然一时看好而市场容量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项目,要不要上,能不能做大,必须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结构调整,为潜力产品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各级政府的作用,在于协调、推动、引导,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政府既不包办代替,同时又要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直接地表现在产品的品种质量和科技含量上,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对经济结构的内在影响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过程,是使经济结构适应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过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经济发展史特别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每一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往往会带动和形成一批新的相关产业,每一次大的世界性科技浪潮都会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以至整个经济结构的深刻而持久的变动。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高度重视科技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发挥科技作用,就要从我省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每搞一项技术改造,或开发一个新产品,或建设一个新企业,都要衡量一下它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技术上、质量上、成本上的优势,能不能占据本行业中的技术制高点。要力求做到技术先进,核心技术起点高,要争取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档次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增强,产品占领市场的份额才会扩大,占领市场的时间才会相对延长。

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关键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是科技发明的主体,也是传播推广科技的载体,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既包括科技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技术工人队伍。去年上半年,省委政研室做过个调查,大量事实表明,我省人才外流的现象相当严重。而这种状况与一些地方和部门浪费人才甚至压制人才的情况同时存在,这给我们发挥科技作用造成极大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台保护人才、吸纳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建立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就要力求在科技发展上有所跨越。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高抗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进程表明,并不是先进的就永远先进,落后的就永远落后;也不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就永远拥有,没有先进技术的就永远不会有。即使现在技术比较落后,或一时还难以开发出新的科技成果,但只要有相信科技依靠科技的坚定意识、有不甘落后争创一流、敢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雄心壮志,就会千方百计去创造环境条件,寻求开发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途径并不断取得成果。这样就能够使自己后来居上。对企业来说,自己设立机构,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力量所限,还必须依靠产学研结合的体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中心,充实队伍,加大投资,同时还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力做好对国内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工作,充分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充分运用全社会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为我省产品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服务。如此,我们就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的起超。后发展地区所具有的后发展优势,就是体现在它能够博呆众长,提高起点,发挥优势,跳跃发展,从而实现后来居上。这样的例子在经济发展史上举不胜举。甘居落后,不思进取,或消极观望,无所作为,只知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的现象,应该坚决加以扭转。

五、努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结构调整中必须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解决好国有经济的“集中”和“退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发展和组建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下决心让国有经济从一批行业和企业退出来。改变国有经济战线过长,一批国企半死不活而我们又无力兼顾的状况,也可以给非国有经济发展让出一个发展的空间。现在我省总的情况是,该进的进也难,应退的退也难,可以说是进退两难。不少国有企业,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就不想退出国企范畴,这中间有认识问题,也有具体工作问题。从认识上说,我认为应当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全局着眼,更加解放思想,尽快想办法促使一批国企退出来,以便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把确应加强的少数国有大型企业搞得更大更好。有进有退,为进而退,以退为进,以退促进,才有可能突破这个难题。

在坚持国有、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余地还很大。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多数地、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主要集中在三产中的商贸、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行业,尽管它们在缓解就业压力、吸纳劳动力、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产业质量不高,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大。为此,各地必须加强调整的力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别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第二产业特别是科技企业。

六、深化企业改革,激活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体。

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缺乏活力,调整结构就缺少主体,上潜力产品就缺乏合格的载体。所以,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的改革。前一段,各地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比较关注的是定产品、上项目,面对国有企业改革重视不够,甚至有所放松。如果国有企业改革得不到进一步深化,不仅要影响国企改革和发展三年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影响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各地要坚持稳中求进,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都要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尊重职工群众的选择,反对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企业,不深入职工,坐而论道,搞形式主义,搞翻牌式的“改革”。对于利税大户企业的改制更要积极慎重,要精心选择改制办法,认真研究改制方案,确保企业改制后国家增加税收,企业增加利润,职工基本就业和个人增收。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进取,进一步拓宽改革的思路,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认真做好资产评估、审计、产权界定和财务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别要抓好已改为公司制企业的规范工作,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好股权设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推进内部机制创新。要坚持“三改一加强”,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重点抓好人本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对企业厂长、经理的制约、激励机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人为因素搞垮企业;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广大企业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带领职工为搞好企业而拼搏进取。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防止错误理论的误导,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同样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七、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结构长期不合理,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多。我们要以这次结构调整为契机,下大力抓好清洁能源区建设。通过对煤炭的洗选、加工、转化等措施,搞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污染;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要按照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达标标准,逐步关闭“五小”工业,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同时借机发展环保产业,发展非煤产业。各地新上项目,必须达到国家有关环保规定标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发展。同时,要结合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和水资源匿乏的状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八、做好群众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涉及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出现一些企业关闭破产,部分职工下岗分流的情况,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悉心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和方法。要深入基层,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克服团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二是要满腔热忱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两个确保”,切实解决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同时,要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当前特别要注意解决好煤炭行业的脱困问题和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三是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最后,我讲一讲加强领导和狠抓落实问题。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并以此为指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切实增强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现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工作努力,作风深入,但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片面追求所谓“政绩”,耍“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结果往往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最终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或者热衷于跑门子、拉关系,或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者滥位黩职,以权谋私。这种状态不改变,当然谈不上抓好结构调整工作,也谈不上做好其他工作。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党政机构改革即将开始之际,一些干部人心浮动,过多考虑自己的进退去留,没心思抓工作。需提醒的是,机构改革很快就要展开,大家思想有点考虑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考虑个人的进退去留影响正常工作。大家一定要顾全大局,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一天职,就要尽一天责。县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三讲”和“三讲”回头看活动,解决好思想作风问题。其次,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同心同德,协调一致地抓好结构调整,保证今年起好步。各级党委、政府要统揽全局,统筹规划,确定科学的调整思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要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加大“五项创新”的力度。党委、政府及下属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并通力合作抓好调整。各级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宏观决策、督促检查、搞好舆论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各级政府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在具体政策的制定、重点项目的审定、环境的治理、资金的协调解决等方面真正负起责任。对各级政府来说,搞好经济结构调整,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自当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勇挑重担,务求必成。前不久,省委常委已就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由刘振华同志全面负责,刘泽民、薛军同志协助;其他具体工作,由各位分管副省长具体抓好落实,并负责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像省委这样,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负责制,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落实到人头,并把责任完成状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和合格的重要内容。党政各部门,一定要从发展山西、振兴山西的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全省的调整经济结构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和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要大胆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懂经济、懂科技、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要注意保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相对稳定性,确保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举办专题理论学习班、研讨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结构调整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内行。

关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的思路已经明确,大政方针已经确定。针对大家汇报的起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振华同志讲了明确的意见,作了切实的部署,就按振华同志讲的办。会后,要尽快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的任务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扎实工作,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与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无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风险,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实现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见效的目标,使我省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向三千万山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1年,江苏省经济总量以11.64万亿继续占据全国各省份第二,占全国的10.2%。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2021年gdp首次超过韩国(韩国2021年名义gdp为2057万亿韩元,相当于11.5万亿人民币)。同时2021年人均gdp达13.7万元,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按照平均汇率折算,突破2万美元,远超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

今年三月底以来,上海地区受疫情冲击较严重,江苏地区也受到一定波及。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江苏省gdp同比-1.1%,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1.6%,低于全国增速。本文我们不过多局限于疫情对今年江苏省经济的影响,而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对江苏省经济情况进行简析,并对其财政以及债务情况进行研究。

实体经济根基稳固,高端制作强劲有力。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生产端看,实体经济根基较稳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1年江苏三次产业占比为4.1:44.5:51.4.相比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4:53.3.二产占比明显较高。对应的,去年江苏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2.5%,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明显。

江苏省工业不仅根基稳固,并且维持较高增速。去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远超全国水平,这其中制造业生产贡献了工业生产的重要部分。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7.1%和1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7.5%和39.8%。

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发达,坐拥一大批卓越的制造业企业,其中包含多家市值超千亿或收入超百亿的“超级公司”如恒瑞医药、天合光能、亨通光电、徐工机械、威孚高科等,涵盖医药制造、电器机械、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为江苏高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今年前六月,江苏中高端制造业依然延续着相对高速的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1%,6月单月增长6.1%。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2%,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6.1%,显示出江苏省高技术制造业的强劲实力。

江苏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43.1%升至2020年的52.5%,2021年第三产业比重小幅回落至51.4%。批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据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前三名,其中房地产对江苏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近20年来,江苏房地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3.5%增长至2020年的8.7%,2020年江苏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9%,比全国高出7.1个百分点。2021年江苏房地产业同比增速放缓至0%左右,但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11.5%,依然高于江苏gdp占全国比重(10.2%),对全省的经济影响较大。

江苏省民营经济较为活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7.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1%。刘鹤在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2021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相去不多,但与浙江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预计49200亿元,占gdp的67%左右。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消费潜力逐步提升,对外贸易强劲。

投资角度看,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占gdp比重较高。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54%,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24万亿,占全国总投资完成额的11.5%。江苏省投资增速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但更具弹性。2020年受疫情冲击,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0.3%,比全国增速低2.6个百分点,2021年回弹至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而今年疫情对江苏省的冲击再次显现,前六个月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3%,比全国低2.8个百分点。

江苏省投资增速的高弹性可能与其偏重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投资结构有关。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6.1%,高于全部投资10.3个百分点。与江苏高端制造业生产旺盛一致的,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也在高位,2021年同比达21.6%,高于全部投资15.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今年前六月,江苏省投资结构稳中向好,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1.4%,高于全部投资8.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4%、2.1%。

消费方面看,江苏省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结构不断改善。202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97万元增长到5.8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1.82万亿增长到4.27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到9.9%,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江苏省消费升级加快,结构不断改善。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5万元,同比19.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合计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3%,比202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从消费品类型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体育娱乐用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金银珠宝类增速均远高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今年前六月,经历疫情冲击之后消费市场有序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7%,其中6月份单月增速扭正,为0.6%。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回暖,全省限额以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

房地产销售方面看,江苏省房地产业较为发达,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比重也逐步上升。2021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2年的9020万方增长到16552万方;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8.1%上升至9.2%。与全国楼市走势较为一致的,今年6月份江苏省房地产迎来明显回暖,6月份单月销售面积达1506.2万方,环比升高170%,同比-26.9%,降幅明显缩窄。

除了对内消费潜力释放,江苏省对外贸易也十分强劲。江苏是港口大省,据江苏省政府官网介绍,包含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5个国家主要港口在内,江苏拥有共10个沿江沿海地区港口,17个一类港口口岸,直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贸易往来。2021年,江苏省出口商品总额由2012年的3342亿美元增加到505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今年四、五月份,江苏省出口受冲击严重,4月累计增速一度跌至6.8%,低于全国5.6个百分点,但前6个月江苏省出口累计增速回弹至12.3%,显示出江苏出口的强大韧性。

江苏省出口不仅总量庞大,结构也持续优化。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98%以上。2021年江苏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6%,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7.8%、10.4%。今年以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是始终维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拉动出口增长。

人口端看,净流入增加但老龄化加重、自然负增长。

江苏省从2000年的人均gdp1.18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3.70万元,复合年均增速达12.4%,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从2009年至今,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

优越的“造富能力”使得江苏省对外来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达85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常住人口增长率为0.33%,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江苏位列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前四名,仅位于广东、浙江、上海之后。

但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所上升。与2010年“六普”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32个百分点。与其他主要人口流入省份对比,江苏省老龄人口占比也处于高位。2020年江苏省65岁人口占比达到16.2%,远高于广东的8.6%和浙江的13.3%以及全国的13.5%,2021年江苏省的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至17.04%。江苏省2021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65‰,人口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江苏省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指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资金端看,企业承接人口成为主要吸金来源。

2003年-2009年,江苏省对资金的吸引与对人口的吸引比较一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从7.4%快速上升至8.4%,这同时也是江苏省人口快速增长的一段时期。2010年-2018年,江苏人口增速放缓,江苏省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也有了缓慢下滑趋势。2018年至今,虽然江苏省人口增速仍处于下降趋势,但江苏存款占全国比重再次上升,截至今年6月这一比重上升至8.4%,我们认为可能是企业融资大幅上升拉动的。

从贷款端来看,企业融资也为江苏省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2019年至今,江苏省贷款增速一直维持在13%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全国信贷萎缩、贷款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江苏省贷款增速显示出较强的韧性,6月份快速反弹至14.9%。拆解贷款结构后,我们发现居民贷款增速自2021年4月份已开始下滑,但企业贷款增速反而逐渐上升,甚至在今年2月份反超居民贷款增速。

社融方面的数据也体现出江苏企业端融资的势头。2018年以来江苏省社融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上升,江苏企事业单位贷款势头也较为强劲,占全国比重一路上升。一方面有赖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加快,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江苏省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企业融资。

江苏的储蓄化倾向弱于全国。2016年3月份以来,江苏的净存款持续下降,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也明显下降,直至今年2月份净存款才开始回升,这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储蓄化倾向,但仍弱于全国水平。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净存款余额从2016年的3万亿下降至2021年的1.1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净存款余额比重从2016年最高8%降至2021年的2.9%。今年6月,江苏人民币净存款小幅上升至1.45万亿,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上升至3.25%。

江苏财政与债偿能力分析。

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中央财政重要支撑。

江苏省经济实力靠前,财政收入也非常亮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5860.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015.2亿元,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7027.7亿元增加至14586亿元,年均增长8.5%。今年前6个月,江苏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9%。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江苏省财政自给率近5年有明显下滑,但仍远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财政自给率为68.7%。

江苏省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撑。2020与2021年,全国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8个省市净上缴中央税收(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实现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2021年,江苏省净贡献5645.13亿元,位列第四,排名下滑一位。

财政土地依赖程度高,债务负担偏重。

虽然江苏省财政实力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债务负担偏重。我们以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表现土地依赖程度的指标,江苏省土地依赖度自2015年以来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2021年江苏省土地依赖度高达127.7%,远高于全国的43%。

从债务角度来看,江苏省全口径债务率较高。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江苏省经济、财政实力强劲,相比于全国负债率与债务率迅速攀升,江苏省负债率和债务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2021年,江苏省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综合财力均位列全国第二,而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16.3%和63.9%,远低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表明江苏省政府债务负担并不重。

但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江苏宽口径债务率处于较高水平。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江苏省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从2017年的5.45万亿上升至2021年的8.73万亿,年均增速达9.9%,近五年江苏城投债务余额占全国比重在15%以上。江苏省近五年宽口径债务率持续在350%左右,2021年为357.9%,高于全国各省平均的292.8%,在31个省、直辖市中排第12位,折射出江苏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较重。

接下来我们将对江苏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发行规模与净融资规模大、发展快。

2009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688亿元,此后城投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城投债发行量达32851.6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30.2%。江苏省城投债的发行速度比全国更快,发行总量从2009年的359亿元快速上涨至2021年的15177亿元,年均增速达36.6%。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额占全国比重基本逐年上涨,从2009年占比13.4%发展到2021年占比23.8%。2016年以来江苏省发行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位于2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17年江苏及全国净融资出现明显下滑,净融资同比分别下降51%和65%,同年江苏省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达到巅峰的34.8%,之后也开始下滑。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5621.6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趋缓;江苏净融资占全国净融资额的22.7%。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双双收缩,总发行量同比下降18.4%至6483.4亿元,占全国比重小幅下滑至22.3%;净融资额同比下滑59.4%至1340.8亿元,占全国比重下滑至13.5%。

从地区结构来看,江苏省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格局一致,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近五年苏州、南京、无锡分别占据江苏省gdp的前三甲,而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来看,南京市对资金的吸引远超江苏其他城市。

城投债务利率中枢下移,到期规模较高。

2018年以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层面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36%,比2018年下滑128bp;而江苏城投债利率下滑更快,较2018年下滑140bp,发行成本进一步压缩。今年截至7月26日,江苏省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67%,比全国利率低19bp。

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高达7901亿元,而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至8397.2亿元,其中今年8月份到期额为954.5亿元,单月偿还额位于历史高值。未来三年江苏省的城投债到期规模也均位于5000亿元以上,偿债压力较大。

小结。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绩优生”,人均gdp多年位居各省份第一,同时人口持续净流入,财政多年净上缴,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国。得益于其高瞻远瞩的产业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江苏省创造了名列前茅的工业发展规模与出口份额,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江苏省房地产依赖度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土地收入占比较高,城投债务负担较重。

我们认为江苏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稳固的融资能力,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逐渐摆脱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未来几年大规模的城投债到期以及高额付息成本,带来了发展上的挑战。下一步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直接融资、继续营造“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解决政府融资过度的问题,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模板。

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商讨对策,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做出部署。会议开始的时候,县委、常务副县长秦加友同志作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一些重点单位、部门作了发言。谈的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做好下一步的经济工作谈一些意见,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还没有沟通,不一定正确。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上半年,我县经济形势总体上比较好,一些主要指标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能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有些指标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还差距较大,如期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做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想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是能够全面完成的。那么,目前我们的经济工作到底面临着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我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第一个方面,国家的政策更加积极,宏观经济形势更加良好。从全局来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扩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的投入,支持企业大力实施以降排减耗为重点的技术更新与改造,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投资、消费市场更加旺盛。从我们新疆来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更加良好。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拜城无疑将面临很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第二个方面,国家对资源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疆资源富集,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战略接替区,但现在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以由原来的战略接替区变为现实的资源开发区。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对阿克苏地区来讲,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都非常大,可以说是捷报频传,今年库车又发现了大的油气田,还有新和,也包括我县大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而原来两、三年以前国家是只勘探不开发作储备,现在则是既勘探又开发,而且力度逐年加大,这样就把我们潜在的优势变成了一种现实的优势。

第三个方面,交通条件或者说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国家对新疆特别是南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和完备,使我们具备了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对我们最现实的来讲,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库尔勒到库车的高速公路、217国道,还有库拜铁路支线,这都已经列入了议程。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四个方面,我们自身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前面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资源就不用多说,这是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优势。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雄厚,无论财政收入也好,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好,吸取的教训也好,还是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考验和印证,使我们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可以说,现在作大作强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在不断增加。我想大的就这四个方面。

同时,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首先,从国家来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特别是加强了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强了环境保护,降耗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对我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和制约。拜城主要依托重工业,自身都是一些高耗能的产业,我们难免要受到一些限制。第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银根的紧缩,使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有很多看好的项目由于受到资金周转的限制,建设的速度和力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三,国家的政策在不断完善,程序在不断规范,像过去那些“短、平、快”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从立项、可研、申报、审批到环评、建设、验收最后到投入生产,每个环节都要走到,建设周期不断拉长,使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到了些影响。第四,国家以人为本,安全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要求越来越严,规范程度越来越高,安全如果投入不到位、设施不配套,就没有办法从事生产、也不允许生产,这在一定情况也是制约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特别是我们在矿业开发这方面,有许多就是因为一个安全事故被停产整顿,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企业就没有什么产值。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们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要正确面对,而且应该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上面所讲的四大方面,对我县来说短期内确实是不利因素,但归根结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生态经济的角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讲,根本上是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尚处转型阶段的资源大县来说,在短时期之内是受到一定影响的。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近几年内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分析问题、研究政策,提出我们的对策,这些对我们经济工作者来讲,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明确定位,抓住重点,把准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们拜城城市经济的定位也是比较清楚的。自治区也好,地区也好,都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拜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唯一具备做大做强优势的、最有潜力的、大有可为的实际上就是第二产业,我们要建设工业强县,这就是我们拜城的定位。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目标和重点,比如北京的定位是总部经济,上海的定位是高科技、金融经济,天津的定位是港口经济。作为拜城来讲,三大产业比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应该是第二产业,实际上就是工业。虽然拜城长期以来是农业大县,但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要想把某一项农业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这种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三产业方面,我们所处的区位、人口、布局等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三产将会有所提高,但绝对在经济体系中不可能占居主导地位。所以说,重点还是二产,还是要发展工业。我们发展工业经济,本身就具备一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资源的优势在这里。

定位明确了以后,我们发展的重点在哪里?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告诉我们。首先,矿业的开发,这是我们城市经济的一个重点。而在矿业开发、加工和利用中,最突出的是煤炭,我县煤炭品种最全、品质最好,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当中也同样存在一些劣势,比如我们的煤,整个从成矿条件来讲、从开采条件来讲,相比并不好,煤层厚度薄,有的2米,有的2米还不到,多的就是8米、10米,部分矿床周边的条件比较差,更主要的我们是高瓦斯区,风险大。我们要做成大规模煤田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但毕竟煤炭资源的总体储量和自身品质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所以不管怎么,煤炭这是一个重中之重。大家都很清楚,我县本身就是自治区最早的七个百万吨产煤县之一,但这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了。今年库车煤炭产量至少是350万吨以上,现在百万吨产煤县不是七个,而是八个了。总之,以煤为代表的矿业开发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就是石油天然气,这也是必须要盯住的。目前来讲,仅仅是一个上游,我们现在应该支持上游的勘探开发,更主要的是要积极的介入中游和下游,想办法争取石油和天然气的就地加工,这项工作从现在开始应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进一步和中石油、中石化加强合作,特别是一些中高层的合作,搞好关系,积极服务,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前期工作,特别是一些中、下游精细加工方面的前期工作,一旦石油、天然气开发成为事实的时候,我们就能争取到就地加工之类的项目和支持。我们如果有一个石油、天然气项目上去了,那对拜城经济的带动将是不可估量的。不要说多了,如果能争取到10-1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上马一个60万吨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的话,创造的产值将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总产值,这个应该做为我们一个重要突破口,一定要从现在起就持续的紧抓不放。第三个重点,就是一些潜在的稀有金属、稀土这方面矿产的勘探、开发。目前,这一块主要是家底不清,需要加大勘探力度,开展普查、精查,为后期开发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需要各方的力量配合起来。第四个重点,就是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这一块来说,就是要立足实际,不一定搞很大,只要能上一些中小型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就可以了。因为我前面说过,从我县农业的现实情况来讲,要把某个品种搞到大规模是不太可能的。就拿我们最大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包括棉花来说,它所能种植的面积和所能达到的产量都是有限度的,但是我们中小型的深加工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也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我们的一个“短腿”,这一、两年已经在这一方面迈出了一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酱番茄加工厂已经上马,厂房现在建起来了。但是我们其它方面应该能做的,还有好多都没有做起来,这一块不管是城市经济口还是农口都应该做些努力,就是要形成一种遍地开花的局面,各个作物的都要上。小小一个柯坪县,四万多亩地,杏子能有多少?但大家都知道,多少年前人家就有一个杏脯、杏酱、杏果仁的加工厂,尽管很小,但毕竟有一个企业,而我们拜城没有。轮台县20万亩的杏子,现在大概有6个与之相关的加工企业。我县现在8万亩杏子,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应该有2-3家差不多。还有我们的羊绒、羊毛,都是闻名全国,但是我们这方面不要说深加工了,就是分等定级、分类出售都没有达到,基本上都是优劣不分的打包卖掉了。还是说柯坪,不知道他们有几只骆驼,我还没作过了解,但人家有一个骆绒加工厂,生产骆绒被。我们现有的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深加工这一块确确实实没有做,或者说是很不够。我想我们这么多产业,下一步发展就要围绕着农业结构调整,围绕着农民增收,加大我们工业工作的力度,使工业和农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还有其它畜产品的加工,也是很有潜力。沙雅县搞了一个“有机羊”,一个小包装,卖到了北京、上海,一公斤60-200元钱,这个中间的附加值是多大?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农副产品加工不求太大,最多搞个中型,就是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去促进。总之,从我们工业的重点上来讲,这四个方面应该是我们今后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的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然后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计划来,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制定规划要有远有近,近期的、现实的重中之重就是矿业开发,这是毋庸置疑的。对现有的煤矿开发项目,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罢,应该三方合力,加快建设、开发的进度,尽快促其竣工达产。对于近期的就是要做一些项目的审查、审报和审批工作,使其能够尽快立项、投入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能在石油化工方面取得突破。

三、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

这几年以来,三家的配合、协作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说说政府。政府管理经济、服务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有待于改进和提高。目前来讲,我们政府职能部门还存在几个亟需改进的问题。一是仍然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思想,以管理为主,存在“衙门”作风,像“坐堂医生”那样,等人上门“看病”,没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二是检查、调研、执法等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一种配合、协调、合作的意识,使一些企业和单位为此不堪重负。三是在审批、办理等环节,讲不清、说不明,或者是拐弯抹角、想尽办法刁难、克扣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研究国家的政策,不了解经济形势和经济动态,不善于总结经济工作规律,总是凭经验或个人感情思考问题、对待工作。国家政策已经调整了,还按过去的那一套来管理。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一种倒置的行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低,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正,变过去的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现在,有些企业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找到有关部门,有些能办的也不办,或者今天推着明天办,这个部门推到哪个部门,到底谁先办理谁后办理搞不清楚,没有一个规范的程序和流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内地好多地方的发展为什么快?民营经济为什么壮大?最主要是与整体的服务效力和能力有直接关系。这几年,我们在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行政审批也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好,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与现在的形势或者说与企业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具体的事例我在这里不讲了,有些问题反映到我们这里的也有,有的甚至反映到上级领导哪里的也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思想不解放,反映在方方面面,总是拿一些条条框框来卡别人,说透了是不愿负责任、不敢负责任。如果都是这样,就没有了改革开放。这些问题在有些部门还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觉得,作为一个政府,最主要的就是制定政策、搞好规划、加强监管、优化环境、提供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做好造林管护,实时监控造林实施进度对全县苗木繁殖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苗木上山造林高质高效。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全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及农民收入情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今年以来,xxx县坚持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增长、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一产经济增长,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县第一季度一产经济运行及农民收入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一季度一产经济运行指标完成情况。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总产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增加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其中,农业(种植业)完成总产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x%;林业产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x%;畜牧业完成总产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x%;渔业完成总产值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其他农牧林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为xxx万元。

(二)一季度农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农民收入情况。预计,xxx县2022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xxx元左右,同比增长xxx%;收入来源主要得益于xxx、xxx、xxx,其中出售糖料蔗收入xxx元,同比增长xx%;出售肉猪收入xxx元,同比增长xxx%;出售养殖鱼收入xxx万元左右。

二、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一)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有序推动春耕备耕。一是及时部署春耕备耕工作。2022年xx月xx日组织召开全县2022年农村工作会议暨春耕生产动员会议进行全面布置,全面启动春耕工作。二是强化保障物资和技术保障。掌握全县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对生产物资的需求情况,及时掌握缺口并补给,组织开展重要生产物资日调度工作。及时组织调入充足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用物资,保障春耕农资充足供应,支持农民提早生产、扩大生产。目前,全县保障春耕生产物资调运xxx万吨,免费发放水稻种子xxx斤,备种量xxx万公斤,玉米种子备种量xx万公斤,农药储备xxx吨。三是强化产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户春耕”活动,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地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今年以来共组建服务队xx支xxx人,开展群众生产技术指导xxx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xx余份,共开展服务xxx人次,有效提高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二)全力抓好种养业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步增加早稻播种面积,推进双季稻恢复种植,确保一季度完成早稻播种面积xxx万亩。二是狠抓“菜篮子”供保工作。加强当季蔬菜和时令水果水肥管理和病虫灾害防治,大力挖掘果蔬等经济作物增长潜力,重点抓好xx瑶族乡蔬菜种植基地、xx镇种植春黄瓜产业、xx镇香椿产业,有效提高果蔬产量,确保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xx万亩。预计一季度完成水果产量xxx万吨、蔬菜产量xxx万吨以上,同比增长分别为xxx%、xxx%。三是稳推畜禽业稳产增产。全县畜牧业生产运行平稳,市场畜产品供应充足。加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抓好全县xxx个畜牧规模养殖场生产,重点抓好xx、xx、xx、xx牧业等重点大型养殖企业,确保达产满产运行,预计,一季度完成生猪、家禽、牛、羊分别出栏xxx万头、xxx万羽、xxx万头、xxx万只以上,同比增长分别为xxx%、xxx%、xxx%、xxx%。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xxx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作,2022年x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前期初步设计评审。

(三)全力抓林业产业生产,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造林管护,实时监控造林实施进度对全县苗木繁殖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苗木上山造林高质高效。截至目前,完成育苗育苗xxx万株;完成营造林xxx万亩,森林抚育xxx万亩;参与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xxx人次。大力建设以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果为主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县一季度发展林下经济面积xxx万亩,林下经济产值xxx万元。合理加大社会木材采伐量,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林木采伐蓄积量xxx万立方米,同比增长xxx%,完成林业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完成造林面积xx万亩,其中新种油茶面积xxx亩。有序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评审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一期)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扩大一产经济增长点。今年以来,通过加大产业奖补力度、采用“企业+基地+脱贫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户”合作模式、示范区带动等方式,调动农户大力发展xx、xxx、xxx、xx、xxx等特色产业。主要抓好xx产业的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确保xx产业丰收高产。抓好xxx产业种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良种良法xx技术,并实施种植扶持政策,一季度,完成糖料蔗种植面积xxxx亩(其中翻种面积xxx亩,扩种面积xxx亩)。完成新造林xxx亩,新种油茶xxx亩,八渡笋xxx亩,管护芒果xxxx万亩。

(五)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一是着力推进xxxxxx示范园、xxxxx示范园、xxxx生产示范园、今年以来,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实地,就xx个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和xxx个加工示范园建设可行性分析和内容设计,积极与当地群众交谈、征求意见。目前已经完成园区选址等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六)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保持粮食惠农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农业保险及时送到农户手中。xxx年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县各类补助资金xxx万元,主要涉及项目有粮食安全保障工程、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农机购置补贴、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建设、农田建设补助配套资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动物防疫补助等类别项目约xx个项目。截至目前,申请资金支付金额xxx万元,资金申请支付率xxx%,完成资金支付金额为xxx万元,完成实际支付率xxx%。

三、存在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有差距。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精准化、中高端产品与服务,品牌溢价有限。

(二)产业要素活力不足。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证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生产方式仍处在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阶段,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

(三)产业链条仍然较短。产业延伸不充分,链条不完善。产业连两头不密切,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发育不够,服务水平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接还不紧密,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要求,成立xxx县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粮食安全工作。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坚持耕地优先满足粮食生产和食用农产品、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要全部用来种植粮食的原则,加强xxx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监管,继续推进2021年xx万亩、2022年x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持续落实好强农扶粮政策,重点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双季稻轮作补贴等政策落实,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力争2022年完成粮食xxx万吨,水果xx万吨,蔬菜xxx万吨,生猪出栏xxx万头,家禽出栏xxx万羽,牛xx万头,羊xx万只,渔业xxx吨。

(二)全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继续加大对油茶、八渡笋、用材林、糖料蔗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做好油茶、八渡笋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油茶、八渡笋、芒果技术改造培训,在油茶重点村实施1个油茶新造或高位换冠示范点建设,对连片新植或改造油茶、八渡笋、芒果的农户或企业给予更大的扶持。同时,着力抓好xx坚果新兴产业,对有条件的乡镇实施连片种植,打造澳洲坚果产业示范园。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重点引进制造生态板、实木地板和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加工芒果干、果汁、果脯等芒果制品企业;提取食用油、护肤油、保健品等油茶精深加工和油茶剩余物加工企业;生产罐头、腌菜、凉席和茶具等八渡笋生产企业;造纸、酒精等蔗渣加工企业。

(三)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按照乡村振兴工作总体要求和战略布局,结合xxx绿色发展区规划,积极谋划培育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利用好现有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分布,谋划推动x个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x个加工示范园以及全县稻菜轮作示范基地建设、全县人居环境改造及农村污水处理、全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试点推进利周集装箱生态养鱼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投入,助推xxx绿色生态项目发展。

(四)全力抓好经营主体培育。探索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基地”等合作模式,引导脱贫群众采取带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分散承包经营、基地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按照从严把关、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加快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对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提质升级力度。力争年底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xx家,继续壮大发展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x家。

(五)全力推动品牌农业优化升级。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保障,探索与xxx农科院等高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合作,借助农业院校技术力量,重点对我县芒果、砂糖橘、生猪、肉鸡等特色产业开展精准技术服务,不断推进我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加大“圳品”认证培育、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业务水平。

(六)全力提高林业经济实力。着力提升林业治理水平,提升林业治理智能化、法治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盘活林业资源,推动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开展。提升重点项目建设水平。围绕油茶“双千”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和迹地更新造林等项目,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建设和资源培育示范提升工程。力争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xxx万亩。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0年是土默特右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给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之风险、挑战,在旗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旗上下坚决贯彻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六稳”“六保”等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主线”,紧盯重点工作聚力攻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一心,直面风险挑战,逆风前行。全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持续稳步复苏,目标完成好于预期,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164.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较三季度增长2.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85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73.19亿元,下降1.3%。

农牧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20年,全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较三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20年全旗粮食作物面积为136.3万亩,同比增长3.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6.88万亩,同比下降10.3%。粮食总产量达80.23万吨,增长3.5%。

工业生产逐步回稳。

2020年,全旗工业增加值达32.42亿元,增长8.9%,较前三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9户,增加值增速为7.6%,位居全市第六位。

从先行指标看,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用电总量达2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6%,较1-11月份下降2.8个百分点;综合能耗达244.2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8%,较1-11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

投资稳步回升。

2020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1%,位居全市第八位。其中,全旗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3%,同比下降28.4%。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双增”。2020年,全旗商品房销售面积16.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商品房销售额7.74亿元,同比增长57.7%。

市场销售持续恢复。

2020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5%,位居全市第七位,较前11个月收窄0.7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企业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6.3%,商品零售额下降32.3%。按消费区域分,城镇下降24.6%,农村下降41.1%。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0.2%、5.1%、5.8%,降幅较1-11月份均有所收窄。

服务业逐步恢复。

2020年,交通、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生产经营秩序逐步恢复。规模以上服务业降幅持续收窄,全旗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9%,降幅较前11个月收窄1.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2020年,全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46元,增长5.3%,较前三季度增长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020元,同比增长1.6%,较三季度增长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95元,同比增长7.7%,较前三季度增长1.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2,较上年缩小0.12,低于全市(2.46),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近年来,无棣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认真分析市场走向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整枣产业结构,确立了“枣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按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特色,突出标准化生产,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品牌、名牌,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不断丰富示范内容,努力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县枣业生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xx年,无棣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枣乡”。20xx年以来,无棣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出口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示范区”。20xx年无棣金丝小枣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为了实现无棣枣业标准化管理,再造生态枣业发展优势,无棣县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市场走向和县农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枣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大枣业”发展战略。引导枣农在原有金丝小枣基础上,大力发展冬枣产业,通过高接换头等方式,推广冬枣密植园化种植,冬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无棣县枣业生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面对枣业生产技术老化、管理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枣农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化肥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冬枣和金丝小枣品质下降,大量的枣产品没有了市场。在此背景下,县委、县政府把打造中国生态枣业生产加工基地提上了日程,引导枣农在生产安全、健康、绿色的优质产品上下功夫。

县林业局大力开展了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无棣连续组织实施了“十万人枣业科技培训工程”,通过采取县培训技术骨干,乡镇培训到户的形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了枣标准化技术培训工程,基本实现了每村有一名技术骨干。

实施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程。无棣本着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组织实施生产环节的全过程,真正生产出高质量、无公害产品,达到市场准入要求。各乡镇分别建有4处标准化示范园,每处面积不低于500亩,目前全县已建成枣标准示范园32200亩。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枣园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枣业生产基地”,枣果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为使全县枣树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还开展了金丝小枣、冬枣嫁接改良工作。县委、县政府将金丝小枣品种改良作为春季林业生产的重点工作之一,共改接劣质枣园9800余亩。

无棣建立了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枣业龙头企业——舜园(山东)枣业有限公司,冬枣、金丝小枣年销量在3000吨以上。舜园牌冬枣、金丝小枣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冬枣、小枣原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金丝小枣汁、冬枣汁、枣醋饮等系列枣产品已打入市场。同时万德、浩立等传统枣制品加工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万德公司的“枣木杠”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枣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县枣产品加工规模由原来的不足1%增加到10%,年加工能力达到7000吨以上。

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团结奋斗、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农牧业经济成效喜人。

一、20宁城县农牧业经济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公务员之家。

年是我县战略推进农牧业经济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关三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基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配置资源,聚集资本,发挥优势,实现农业新跨越。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是“两加、两减”的延续,是“三化、三转、三增”内容的丰富,突出设施农业、奶牛、生态、资本,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弱中求强。

工作重点:盯住一个目标,主攻两个产业,加大五个力度。一个目标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设施农业、奶牛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生态保护的力度。主攻两个主导产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三是走精农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主要任务:1、发展日光温室1万个,冷棚1万亩,食用菌1000万个单位;2、新增奶牛1万头,新增肉牛3万头,新增肉羊8万只;3、发展烟叶3万亩,新增牧草种植10万亩,其中青贮饲料种植5万亩;4、劳务输出11万人。5、农民人均纯增收35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9元。

2005年,我县的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用新的理念经营农业,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施农业有了新的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工程,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和有力手段。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亮点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不变;坚持将设施农业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的决心不变;坚持抓设施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不变;坚持专项推进的力度不变,抓重点、攻难点,扩张规模,提质增效。2005年,日光温室建设重点乡镇21个;冷棚建设重点乡镇17个;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9个。全县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0482亩,冷棚建设10035亩,食用菌新增1063单位,设施农业产值已经达到4.4亿元。

(二)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突破。一是结构上趋于优化,牛的数量大幅提高,形成了奶牛、肉牛、肉鸭、肉鸡多元发展趋势;二是质量上显著提高;三是效益上明显增强,商品率大幅提升;四是经营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为牧而农,舍饲圈养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小区建设形式,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畜牧业产值增幅较大。6月末全县家畜总头数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9.6万头只,良改率达93.2%。奶牛新增是2300头,年产奶量超过3万吨;新建奶牛小区、奶站各16处;肉牛存栏10万头,全年肉牛出栏5.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8万只,肉羊出栏17万只;肉鸭出栏1500万只,肉鸡出栏600万只。推广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完成秸秆转化2.5亿公斤。为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又上水平。成功地组织了春季造林和夏季工程整治大会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乡镇不等不靠,抓时间、抢进度,共完成造林20.25万亩,人工造林完成15.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退耕地造林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沙源工程1.5万亩,秋季整地完成5万亩。共完成小流域治理2.13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2.5万亩,新增水土保持保护面积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9万亩,解决0.64万口人和1.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启动实施了“西水东输”工程,开通甸子灌区四干渠马连吐到天义水库的输水渠道,开挖渠道长度12.48公里,占用耕地251.7亩,占用林地328.5亩,迁坟277座,穿跨大小山洪沟59处,横穿公墓1处,穿越道路36处,总动用工程量40.4万立方米,可扩大灌溉面积2.5万亩,工程于9月6日胜利通水。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已经初步结构出相对集中的生态板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封山禁牧,生态状况得到恢复,再现了昔日良好的生态景观。

(四)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粮食作物面积相对减少,经济作物、饲草作物面积逐年扩大,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20万亩,烟叶种植2万亩,推广种植饲料作物5万亩、粮饲兼用青贮玉米50万亩。畜牧业产值继续攀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农业大县向畜牧业大县转变步伐加快。全县家畜存栏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59.6万头只,基础母畜28万头只,存栏结构更加合理。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6.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9万人,外出务工收入已超过4.4亿元,劳务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7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比去年增长31%。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人均1856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指标的72%。

(五)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富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和社会扶贫开发为依托,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进程。全年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打配机电井47眼,对适宜发展棚菜的贫困乡镇建设日光温室约500个,发展冷棚500个,扶持购置基础母牛1772头,基础母羊1905只,种公羊18只,引进梨枣苗木10万株,新植梨枣约900亩。解决极端贫困人口0.6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稳定温饱1.8万人。

三、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抓重点。年初,县政府把设施农业和奶牛两项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对乡镇重点考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重点项目目标的落实力度,千方百计地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推进质量,起到了抓重点、带一般、揽全局的效果。

2、抓推进。对全县重点项目由五大班子领导负责,实行专项推进。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分别由县几大班子领导负责,由12个县直单位承担推进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一改以往的方式,如推进会议不再召开大会,而是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承担单位和乡镇进行推进落实。今年我县就多次召开了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设施农业和奶牛产业专项推进会议,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3、抓投入。截止目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共投入资金9.9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1.4亿元,流通企业投入2943万元,基地建设投入2.5亿元。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积极扩大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金融支持,上级和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到3200万元,银行信用贷款达到7.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引联合作,引资总额1715万元;三是鼓励引导乡村、法人、个人自筹资金,总额达到18062万元,其中乡村投资203万元,法人投资14406万元,个人投资3453万元。

4、抓项目建设。今年是我县的项目建设提速年,各级政府,各部门都通过项目建设搞融资、增投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共计35项,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加工企业项目达14项,总投资1.07亿元;流通企业项目5项,总投资1370万元;基地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4.63亿元。

5、抓农民合作化。通过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的中介组织,以此来促进加工、搞活流通,使农民通过合作化生产经营整体进入市场,是我们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为了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目前我县发展起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小区大户等各类中介组织,其中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为主要类型的规范经营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5家,经纪人1000多人,规模小区472处,种养大户近户。

6、抓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上级要求,县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以发展菜、牛、鸭主导产业和羊、草、菌、蚕四个优势产业为内容,制定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到实现户均一个棚的决定(讨论稿)》和《宁城县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产业2005―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从规模、质量、市场化与工业化、效益等多方面提出了我县05年到07年,设施农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其它重点产业目标,为今后战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为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江苏省在2021年的经济运行虽然也有经历过一定波折,但从年度最终成绩来看还是相对令人满意的。因为和主要竞争对手广东省相比,上升趋势要更明显,财税、工业和gdp等增幅都要更高一些。gdp新增也超过了广东省几十亿元,略微缩小了一点差距。

那么省内各区域和各城市在去年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呢?gdp成绩要看,一般预算收入也要看,相比gdp存在一定的核算尺度问题,后者可能相比gdp能够更好展现经济走势的。下面就来看下2021年江苏省的财政运行状况。

全省在2021年的财税表现可以说还是非常稳健的,10.2%的同比增速虽然没有浙江省那么活跃,但也要高于广东省,在全国各省中也能是中上游的增长率了。更大的亮点就是江苏省的一般预算收入总算是跨上了万亿元大关,值得庆贺。

不过省内各城市之间就有着非常大的表现差异了,增速差较大。整体来看,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反而在2021年表现得更好,而相对发达的沿江八市有点不稳定。

沿江八市中主要还是宁镇扬三城表现较为不理想,尤其是南京和扬州,年度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仅只有5.6%和3.8%。南京市虽然在年底最终险胜宁波几亿元,守住全国第九,但这一年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满意的。

可能有人会说是疫情原因了,但事实只能是小部分影响的,不能完全甩锅给疫情。在2021年上半年,宁镇扬三城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就是偏慢的,其中扬州市只有4.1%,能怪疫情吗?所以还是得从自身产业方面找原因吧。

除了宁镇扬之外,南通和苏州也是要低于全省的增幅,但苏州市因为其体量庞大,9%的同比增长率已经是可以接受了。其一般预算收入也超过了2300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城市第四。

沿江八市中只有无锡、常州和泰州在去年的财税运行相对快速,都要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收官。其中无锡市年度一般预算收入超过了12000亿元,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在国内同档城市中,它的11.6%增幅也就仅次于发挥出色的宁波市,快于青岛、长沙等市不少。

不过无锡、常州等市在省内还不是表现最佳的,在2021年度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苏北地区。苏北五市中同比增速最低的徐州市也有12.8%,五市的增幅正好排名全省前五。虽然苏北五市的一般预算收入绝对值还是偏低的,但这样的趋势让人有所期待的。

尤其是宿迁市是其中最优者,不但增幅高达22.8%,在全省领跑,而且其税收比重也高达86.8%,同样是全省最高者。所以虽然它的一般预算收入为267.8亿元,还略低于连云港,但因为税比要高出不少,所以论其中税收早就已经超过了连云港了。

所以从全省整体来看,趋势还是非常良好的,在相对发达的沿江北市有点放缓的同时,苏北五市正在快步向前,对于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是有不小贡献的。在2021年度整体增幅在全省以及全国各区域中都是较为优秀的。

通过多年的基建、工业投资的提升,苏北地区正在逐步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增长极。虽然至今它的财税体量还是相对偏小,但前景是可期的。这也是江苏省经济能够持续稳步向上的动力之一,全省各区域能够一起发力。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接踵而至的不利因素影响下,利通区经济首次出现逆位增长。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65亿元,总量突破200亿元大关迈上新台阶。按不变价计算,gdp同比增长3.9%,累计增速从一季度-2.7%负位开局,到上半年的转正增长2.5%、前三季度持续回升增长3.3%,全年圆满收官于3.9%,增长曲线平滑上行,经济发展韧性充分彰显。

从产业发展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72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42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一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12.2:38.7:49.1。超出预期的总量增速,配合结构性改善,全区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延续,已基本回归新冠肺炎疫情前的运转常态。

面对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震荡,稳增长与调结构形成“双双受阻”的严峻局面,全区上下始终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优势明显扩大,主要领域回升步履强劲有力。

(一)从生产领域看。

奶产业领跑农业经济发展。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一是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在“一稳两减”的产业发展带动下,2020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5.5万亩,比上年增加1.45万亩,增长6%;综合亩产595公斤,比上年增加7.0公斤,增长1.2%;粮食总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7.3%。二是奶产业强劲支撑。在“规模养殖、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化”的战略推动下,畜牧业发展生机蓬勃,奶牛养殖效益基本稳定。全年,全区共有80家(含孙家滩38家,五里坡四期新增4家)奶牛养殖场,奶牛存栏16.8万头,同比增长16.7%;鲜奶产量69.9万吨,同比增长15%。奶产业实现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16.7%,占牧业产值的77.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0.2%,拉动农业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工业内生动力加速释放。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逐月提升,12月份环比上涨2.4%,环比价格连续八个月上涨,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5.6%,相比1-9月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第二产业、gdp增长4.4、1.7个百分点,拉动力相比前三季度均加强0.8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1-9月加快1.8个百分点。一是轻工业拉动力强劲。全年全区规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65.5%,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二是重点行业拉动增势明显。截止12月,本年三大拉动型行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2%、6.0%和62.2%,对规上工业经济贡献率分别达到48.9%、16.0%和76.2%,分别拉动增长2.2、0.7和3.4个百分点。三是电力生产稳步增长。电力生产企业积极组织复工复产,特别是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年末多轮寒潮天气等因素叠加影响的情况下,不断加大电力供应力度,有效保障了民生和重点需求。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2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8个百分点,较三季度增长3.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增长1.4个百分点。

服务业承压前行稳步复苏。作为受疫情影响冲击最严重的领域,服务业内需转移性增量恢复接近正常化,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截止12月末,市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1.5亿元,同比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306.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长期贷款169.0亿元,同比增长5.1%,贷款余额自3月份负位增长以来,逐月回升,货币流通速率加快折射出企业经营活力和信心不断增强。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3.6%,拉动服务业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前三季度加强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7.5%,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长0.6个百分点,与金融业成为推动服务业回升的主要动力。

(二)从需求领域看。

项目投资快速推进成效显著。始终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聚焦重点产业,狠抓项目工作责任落实,稳投资成效持续显现。全年全区实施项目87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比1-11月提高6.4个百分点。增速比自治区(4%)高13.5个百分点,比吴忠市(16.1%)高1.4个百分点,分别位居自治区第4位、川区第1位、市辖区第1位。一是种植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入库种植业项目10个,全年投资同比增长27%;二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上扬。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3%,占全区投资比重的10.8%,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0.5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拉动力强劲。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7%。占全区投资比重达84.6%,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12.2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33.8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市场销售逐季改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全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亿元,同比下降7.6%,降幅环比1-9月收窄2.0个百分点,消费复苏态势逐季稳固。一是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全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4%,降幅相比一季度明显收窄15.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相比城镇消费(9.3个百分点)高出6.6个百分点。二是民生类消费接续增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增长态势明显好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回归正轨,餐饮消费需求加快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产品,分别增长3.5%、4.2%、1.5%。三是重点商品零售额降幅收窄。全区18类商品零售类值中,14类产品与三季度相比降幅均有不同程度收窄,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降幅收窄均超过10个百分点。

房地产经济逆势攀升。固定资产投资峰值出现稳定支撑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从房地产投资看,全年全区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3.5%,降幅环比1-11月收窄5.4个百分点。从商品房销售看,全年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75.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环比加快1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显著提高32.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房销售面积69.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环比加快10.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0.38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加快7.1个百分点;商品房住宅销售额37.84亿元,同比增长31.5%,环比加快7.5个百分点。从配套产业看,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40.8亿元,同比增长9.4%,比上年同期加快26.7个百分点,带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1-9月持平,分别拉动第二产业、gdp增长1.9、0.7个百分点,拉动力环比分别加强1.0、0.5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催生一系列保企业保民生政策落地实施,在推动全区经济运行的稳步回升的同时也带动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三大效益的持续好转。

(一)企业效益接连回升。截止11月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12.3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1-10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质和电气机械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3%、19.2和70.3%。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共投入营业成本172.5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1-10月加快1.6个百分点;投入四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共计16.9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但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1.04元,比1-10月增加0.0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7.94元,比1-10月减少0.02元。

(二)保障力度持续扩大。全区积极推动“六稳”、“六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76万元,同比下降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776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57万元,同比增长28.9%;教育支出50219万元,同比增长320.4%,卫生健康支出18009万元,同比增长98%,在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全年全区居民收入实现两个跑赢,即全体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跑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4元,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2元,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77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三是物价涨幅温和可控。据调查队反馈数据现实,全年吴忠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涨幅较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12月当月cpi同比上涨0.6%,环比上涨1.0%。非食品类价格持平,与食品类高涨幅形成分化。其中,因车险综合改革政策出台,各保险公司调整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基础保费,2020年车辆保险价格同比下降10.9%。疫情影响出行人数减少,各景区下调门票价格,同比下降4.8%。经营成本增加,影响服务价格变化。受物价上涨、员工工资上调及设施投入增加的共同影响,小学初中教育价格同比上涨17.6%,学前教育价格同比上涨1.2%;物价上涨助推衣着加工和衣着洗涤保养价格同比上涨5.4%和6.1%;受机票、景点门票价格下降影响,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下降3.7%。供需发生变化,影响服务价格变化。受疫情影响外来人口减少,租房需求减少,私房房租和自有住房房租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2%和3.9%;由于疫情暴发,殃及出行人次,飞机票价格同比下降16.5%。

(一)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增长。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乳品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3%、13.7%、15.3%,三大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尤其乳品产业处于领跑地位,日收鲜奶5000吨以上,鲜奶消化量达80%以上,目前鲜奶价格4.1元/公斤,同比上涨0.2元/公斤,涨幅5.1%;环比上涨0.3元/公斤,涨幅7.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6个百分点。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102.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1%,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4.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逐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能耗强度继续下降。

(二)现代化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快。落实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100万元,实施西麒麟科技研发中心、黄河精品观光带等项目27个,牛家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万达金街、光耀美食街等特色商圈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开展首届电商美食节等促销活动25场次,带动消费1.12亿元,“多彩利通·美味之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力打造医养研学游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园,引进陈氏康复医院等企业6家,创建为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开展“两晒一促”文旅推介活动,新增3a级景区2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石佛寺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年接待游客161万人次、旅游收入5800万元,分别增长15.1%、25%。

总体来看,当前全区经济循环基本畅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自治区中等靠前位置。但是也要看到,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2021年各项指标稳增长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一)畜牧业养殖成本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化受限。养殖行业持续升温为玉米市场提供大量需求,致使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与此相应的饲料类作物价格接连走高。据调查队资料显示,2020年饲料玉米价格上涨30%;豆粕上涨12.5%,青贮上涨30%,农户养殖成本增加,中小型养殖户受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的限制,生产规模扩大面临较大阻碍。同时家禽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较差,养殖户养殖热情有所下降,部分资金短缺、经验较少的养殖户风险和压力增大,部分大中型养殖户缩小养殖规模,减少鸡苗购进量,部分小型家禽养殖户退出养殖市场,致使鸡的存出栏均逐步缩减。2020年,家禽存栏20.1万只,同比下降74.8%,其中蛋鸡存栏10.8万只,同比下降22.3%;家禽出栏131.9万只,同比下降31.1%;禽肉产量2629吨,同比下降32.1%;禽蛋产量1098吨,同比下降66.1%。价格仍处于弱势地位。

(二)工业增长掣肘因素较多,行业发展差异化明显。一是停减产问题加剧。截止12月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8家,减产企业55家,包括6家停产企业,共减产值18.9亿元,比1-11月持续增加0.7亿元。二是企业规模偏小、项目进展偏慢。骨干大企业偏少,从规模企业中看,产值过亿元企业28家,占比31.13%,过10亿元4家,过20亿元2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入规企业普遍偏小,缺少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生动力。

(三)部分领域投资力度薄弱,投资结构亟待优化。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整体偏弱,企业扩投资意愿下降、重点项目建设步入中后期等影响,制造业在库项目投资规模及数量均大幅减少,全区制造业在库项目30个,1-12月完成投资11.1亿元,同比下降48.2%。致使我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种、养殖业及新能源产业拉动,后续发展潜力不足。同时,各产业园区未能充分发挥平台承载作用,集聚效应有所下降,投资萎靡不振。全年金积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2.2亿元,同比下降36.8%;毛纺织产业园完成投资0.12亿元,同比下降90%;健康产业园完成投资0.63亿元。园区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较为严重,新引进的项目大幅减少,投资呈现快速下滑态势,对全区投资下拉作用明显。

(四)消费回补不及预期,持续回升压力较大。一是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降幅扩大。全年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8%,降幅比1-9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下拉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个百分点。二是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增长渐缓,导致住宿业提振乏力。纵观全区,除红宝宾馆外其他大中型宾馆无接待大型会议能力,内、外需求均拉动有限。全年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1.1亿元,同比下降4.7%,实现增加值3.6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9月扩大3.3个百分点,下拉第三产业增长0.1个百分点。

2021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继续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为2021年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一是稳大扶小帮企业,促双循环抓机遇。一是稳住骨干企业为重点。对骨干大企业继续实行处级领导联系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中小企业,要有关部门牵头,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建立企业问题台账,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扩大内需外需促生产。要围绕企业发展,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协助企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帮助扩大市场份额,如食品加工行业等,支持与鼓励企业产品扩大本土销售。二是谋创新促大发展,抓项目促见成效。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自我创新,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发改、工信等部门可组织企业听讲座、参展会,赴高院校和发达地区学经验,学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经营理念,开发新产品。鼓励与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快传统工业和互联网技术融合,提高产能,扩大经济效益。要加快项目建成投产。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在建工业项目的前期服务工作,明确专人跟踪项目,主动协调项目建设有关事宜,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投资是关键。一是要对接融入全自治区“内循环”。要认真分析研究利通区在全自治区经济循环中的定位,充分发展奶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等方面发展优势,将食品加工、现代纺织业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中,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争取主动、把握先机。二是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对接中央、自治区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化危为机,抢抓机遇,围绕新基建、乡村振兴建设等加快布局一批基础设施尤其是“两新一重”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三是要突出发展重点,持续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要继续加大工业技改、高新技术等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优化投资结构;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全力推动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

(三)深入探索三新经济,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是基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持续高度关注、着手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民生难题,让居民愿消费、敢消费,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二是要推动线上消费本土化。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抢抓线上经济发展新机遇,以区块链经济、互联网经济、电商经济等新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释放“双循环”的内需潜力,要最大限度减税减费减租,降低商贸企业经营成本,为线上线下消费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鼓励新百联超、人人乐超市等实体店开展末端配送服务,重点培育“网上菜店”、“生鲜电子商务”、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提高消费和生产、仓储、销售业态的互动循环效率。四是要激活农村消费潜力。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加大农业投入,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真正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一是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我区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要从政府财政投入、鼓励支持企业投入、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等途径着手,切实提高研发投入力度。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围绕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企业增量体质工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持续实施结构改革、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四大改造”行动,重点加快西麒麟生物科技研发中心、中环高科新能源环保等工业项目建设,力争r&d投入增速突破1.08%大关。

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1、产业发展上很不平衡,部份乡镇行动较慢,落实较差。

2.畜牧业发展中,反映突出是长毛兔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服务不到位。农户饲养经验缺乏,加之长毛兔容易生病死亡,农民很担心,有顾虑,制约了长毛兔的发展。

3.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劳役质量退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外出打工者以青壮年为主,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大多是妇、孺、老、弱,农忙时节雇人收种,农闲时摆弄一下田地,看看门,带带孩子,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化和构筑现代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4、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精品较少,我县地处山区,住处不便,交通不灵,市场反映迟缓,主要反映在一是宣传渠道不畅,现有的流通方式仅靠个体经营者小打小闹,难成气候;二是农产品精品较少;交易市场较小。

5、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产业发展不配套,深加工能力需进一步扩大。

建议:

1、加大乡镇产业发展项目的落实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新发展产业项目的.落实。

2、充分发挥畜牧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畜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建立一支农村互助队,帮助解决农村困难户产业发展项目落实。

4、充分利用农经信息网络,规范集贸市场,拓宽流通渠道,确保农产品增产增值。

5、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6、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清理整顿,加强价格监管和质量打假,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7、加强大春生产田管,做好蓄水保苗,加强病虫监测和综合防治,预防伏旱,确保大春生产夺取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