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知识 >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通用14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8 12:46:44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4.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欣赏到一些优秀作品的风采,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

在城市园林景观区域内通常情况下会设计各种人工河道、湖水等水体景观,这些水体景观不仅可以作为观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经过改造后称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植物园当中就建立了三个人工湖,并且通过园区内的人工河道将西山、樱桃沟等地区的自然雨水资源收集在园区内部。这种人工湖为其周围的植被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种植各类植物时可直接从湖内抽提湖水进行灌溉。而当城市内的土地面积有限时,则还可以在地下构建雨水池,并通过管道引流到地面进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绿化带种植的土壤对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强,其中雨水下渗后可以通过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城市内各房屋的顶部均装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数管道均是将雨水引入楼顶后白白流失,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利用这些引流管道,将雨水导入楼前的绿化带当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时绿化带当中植被的根茎还能够对雨水当中多余的杂志进行滤过处理,使得蓄水池当中的雨水得到净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沟的弯曲度,这样可以达到缓解雨水冲刷速度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还可以在绿化带上增加临时蓄水池、透水槽等。

在我国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区可以构建漏水型的园林景观,建立楼水槽等,使雨水能够与地下河水汇流。同时还可以见楼水槽的水道与园林内的蓄水池相连通,这样就能够保证部分水进入地下水当中,而另外部分则进入到园林雨水池当中。但是这种直接漏水的方式较土壤渗水更难控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降水量、蓄水池储水功能以及净化功能等进行核算,然后利用相应的技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2]。

在园林景观当中道路和广场所占的面积较大,并且这部分的结构不能栽种绿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宽度较小,但是其长度较大,因此不能使用渗漏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会导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应该在道路两侧建立排水斜坡,将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两侧的绿化带当中。园林景观当中的广场本身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在广场上活动的人较多,因此不能在广场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应该在其周围的绿化带下建立蓄水池,在广场四周建立雨水渗漏管道,将雨水汇集到蓄水池当中。

以北京朝阳区内某公园威力,该公园在2010年时开展了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并且在2012年时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统的建造方面,利用渗漏管道将雨水汇入到蓄水池当中,其中渗漏管道铺设位置包括绿化带、假山四周、主体道路等,蓄水池则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设了一片面积较大的绿地,蓄水池即在绿地之下。该公园设计师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将绿地直接设计为土壤滤过系统,并配备有滤池。根据系统运行后的计算显示,该园区内每年的年雨水储蓄量为1.2×104m3,而园区内总用水量为1.6×104m3,也就使得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为园区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园区内还建立了水资源循环系统,其主要以土壤滤池作为主要的净化设备,雨水可以在渗漏和运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了运营成本。当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当中,然后经由水泵将其提升到土壤滤池,进过净化后就可以被运送到净水池当中,而净水池内也设有相应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绿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被运输到人工湖内,将人工湖内水质变差的水体更换排入到蓄水池当中,再次进行循环利用[3]。该园区不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对山体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进行利用,从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园林景观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度。

5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其水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应该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提升园区内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市政管道也接入园林当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析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j].中华民居(旬刊),2012(05):102~103.

[2]付尧涵.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兴生药基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1):108~112.

[3]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2015(05):162~165.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民族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并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特征。园林景观作为古老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设计中也对这种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借鉴,并促使园林景观本身的文化内涵量增加,除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外,还传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通过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可以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能力,并从民族文化中寻找到新的设计思路。

民族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升华的结果。园林景观设计者如果对民族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就会在其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大幅度提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气质。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来体现的,更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全面继承,而是对民族文化糅合、创新之后的一种承载方式。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总结历史之后,不断升华和艺术化的特有民族符号,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意象和产品。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性极强,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来讲,恰好可以借助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来提升园林景观的内在气质,使设计更加具有内涵和审美性[1]。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和建筑构造来实现,也并不能单纯的借鉴本土民族文化体现,实际上,民族文化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些本土文化虽然具有强烈的本土特征,但是其源头又来自于国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含蓄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的。此外,在采用外来文化元素时,很容易使本土民族文化被掩盖,如景观设计中,过分强调欧化设计,大量选用具有西方格调的植物和建筑,必然会使我国本土文化消失殆尽,不但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更会使园林景观蒙上一层过浓的商业气息,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敛性。

合理运用民族元素能够恰到好处的体现民族文化,简单的符号罗列不仅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会在表达方式上词不达意,无法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在运用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时,需要讲求整体性和统一性,使人们置身其中能够产生历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有特殊关联的民族元素,往往需要通过一一呈现的方式来体现,如十二生肖是一个整体,如果直接引用这一元素,不必做隐匿处理,只需要全部罗列出来,但是如果只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会使特有符号缺失,无法体现“十二生肖”的真正含义。总之,园林景观借助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确定主题设计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情感态度来安排建筑、植物和摆设,避免使人产生“元素展览”之感。虽然堆砌元素的呈现方式并不值得推崇,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并不缺乏成功案例,尤其是对典型民族元素的堆砌可以凸显景观特征,如我国最初在庄园建设中,虽然一味的照搬欧式建筑,但是经过一段历史时期后,这些庄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并形成自己的建筑优势,成为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浑然天成。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力求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浑然天成的表现手法。虽然建筑格局、植物布局和物件摆设都由人为因素来控制,但是人为安排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融洽的自然世界。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体现民族文化,就要掌握必要的人工技巧,避免破坏自然美感,出现过多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民族元素与自然元素的巧妙搭配,逐步升华景观设计,达到传递民族文化、沟通情感的目的。

(二)实用性。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休憩和欣赏,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还要注重人们的基本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功能的一部分,因此,在民族文化的设计构思中,不能忽略其景观功能的实用性。对于休憩工具的设置、路灯建设、公共卫生间建设,需要合理布置规划,注重满足观赏者的基本需求,便于人们使用,可以将这些工具、建筑与民族元素相融合,既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如有些景观设计中,采用传统木质建筑来搭建公共卫生间,可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过于突兀。在亭子、长廊、长椅设计中,既要考虑这些建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要考量其实用性,并根据实用性来安排具体的尺寸和距离,如果只注重建筑形体的外在美而忽略其实用价值,再美好的景观设计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意境美。

民族文化中的意境美既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种设计手法。如“借景”手法是我国自创的一种构造方法,可以无限扩张景观的表现张力,使建筑层次更加分明。意境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利用有限的视觉环境创造出一种令人无限遐想的美好环境,为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美,我国古代园林景观中有许多设计都是与文学元素相融合的。中华民族与西方文化在思考模式方面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在认知事物时,常常依靠想象和感觉,强调对有形事物的无形升华,而西方人则注重用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意识来认知事物。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构造手法。为达到设计理念,一些设计者会将一些矛盾性、对抗性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尽管这并不符合景观设计原则,但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够为观赏者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四)科学布局。

园林景观的占地面积和所处地理环境一般是固定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民族文化,就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采光需要等来构建空间布局,处理好宏观布局与细节设置,避免在民族文化表现中,采用不合理的民族元素。如有些传统建筑样式并不适合本地区气候环境,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有很大难度,或者根本没有可行性,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四、结语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民族智慧,园林景观设计想要与之结合,就需要从中提炼出精华元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以此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降低商业气息。园林景观设计体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民族元素,借景助景、以小见大,还原自然。但是运用这种设计手法时,不能毫无章法的简单罗列民族元素,需要以民族性的设计方法入手,避免出现过于形式化的东西,从而丧失民族文化固有的深沉感。在运用民族性的设计方法时,要配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注重因地制宜的体现民族文化,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1先贤崇拜。

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

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具体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体现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美丽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基石,加之建筑上的艺术点缀,保持巴蜀地区山地园林的在自然特色,将道家思想充分融入园林设计中。

2.3文人名仕审美。

文人名仕的园林设计活动和审美思潮对西南地域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白居易喜爱栽树,在忠州的3年,白居易成为百花不离手的园林艺术家,在巴蜀人不爱花的传统中硬生生地创造出百花齐放、百果掺杂的园林景观。文人名仕的审美爱好及思想对西南地域风景园林的风格产生一定影响。

3.1真正理解巴蜀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的产生必定有其根源所在,巴蜀文化与西南地域文化已经深深融为一体,想要更好地塑造巴蜀园林,就必须更加透彻地理解巴蜀文化。自古以来,西南地区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的改变刺激巴蜀地区人们对外开放,提升自身能力的产生,自然环境的悠闲、经济环境的开拓以及人们的勤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西南地区巴蜀文化。

3.2掌握西南地域园林的文化设计特色。

在进行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注意掌握巴蜀地区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以及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进行园林设计的基础,提炼社会文化、掌握巴蜀文化精髓,将巴蜀文化与园林设计紧密融合,成为西南地域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

3.3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

巴蜀地区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不少文人墨客都在西南巴蜀地区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进行巴蜀风景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例如,要保留原有风景园林中的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景观,尽最大可能保留地域特色,传承巴蜀文化历史。运用具有巴蜀特色的符号,太阳神鸟金箔饰品、休闲文化茶品以及麻将馆等文化对风景园林进行更加细致的装饰,将巴蜀文化弘扬在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蜀文化的魅力之处。

总的来说,巴蜀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特色及环境特色,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进行融合,是目前园林设计的大趋所势。在目前园林景观设计趋同的今天,设计师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设计出更加具有西南特色的文化式园林景观。

1李雪芬。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2周雪娇。巴蜀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xx。

3陈勇。巴蜀文化在浣花溪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xx。

4韦昳。巴蜀园林艺术手法和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5罗馨。巴蜀园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xx.

作者:王昂单位:贵阳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义是景观的三个要素,而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偏重于形式与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文化要素。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外在的表象,景观的功能是景观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观的意义则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就没有景观的灵魂,就不存在景观的生命力,文化应用于景观是现阶段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景观的文化意义表达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景观与文化之间存着辩证的关系。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能够增添园林景观的意境美,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情绪共鸣,让人们意犹未尽。事实上,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即使没有可以的去追求文化表现形式,但是就园林的选址和整体结构塑造而言,都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文化与园林景观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首先,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得以传播,其是园林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观赏园林景观,人们能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而且我国很多的古典园林,都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艺术品被保留下来,其文化价值不容小觑。其次,园林景观通过文化融合而增加了特色魅力,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结构塑造都需要通过文化融合来体现其观赏价值。

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一个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循环系统。

2、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相融合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的文化传承,并结合地域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增加园林景观的个性化色彩。

3、山水与艺术相统一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就园林结构的塑造以及景观的布局来说,往往讲究“诗情画意”,体现艺术文化特色。我们通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过山水与艺术的统一,在山水之间点缀以艺术文化,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格局美,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会对诗情画意的格局进行刻意的营造从而产生一个诗情画意的小世界,这也是园林景观中体现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在地域选择方面与风水学有很大的联系。尽快风水学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但是从风水的起源来说,风水学也是地理文化相关经验的一种延伸。就园林景观整体结构设计而言,依山傍水,依靠自然风光为园林景观的优选地域,而且山水层次分明则更具审美效果,能够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能减少景观结构设计的成本,体现总体布局的自然美。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境塑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境的塑造,需要充分的融合文化,体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景观与情感的共鸣,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舒缓人们的情绪,营造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比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长廊,通幽小径以及观景窗等,无一不是文化元素的体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景外有景、曲径通幽的艺术欣赏价值,不同的观赏位置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营造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意境。而同样地,通过对比、物象以及联想的方式,也能够塑造出不同的文化意境,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往往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境界,来保证多样性的实现。

在我国,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布局看似曲曲折折,但行走其中却显得结构分明,而且富有层次美感。当然,这些园林景观布局,很多都是受到音乐以及小说结构等文化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一些大型的园林景观往往设计成一种中心环绕、万物归一的格局,气势宏伟而又充满文化气息,这主要是受文化方面的高起点以及大视角的影响,整体的规划都体现一种脉络清晰的文化纲领和结构特色,中国著名的颐和园就是典型的案例,具体的雕琢装饰等都将文化元素注入园林景观,丰富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在观赏过程中让人们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四、结语综上所述,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将文化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能够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欣赏价值,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发展道路上,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既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在要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很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的延伸,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来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加景观的鉴赏价值和意识感,同时使得我国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下去,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使得水资源较为紧缺,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合理运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重视,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逐渐增多,但我国水资源有限,使得一些园林景观中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很多城市都建有喷泉、鱼池等园林用水景观,由于水资源缺乏,使其处于干涸状态,使这些景观失去了原本的观赏价值[1],进而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的园林绿化带苗木得不到灌溉,使得一些苗木干枯而死,给园林工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也导致园林景观生态防护能力逐渐降低,不利于园林景观持续发展。

有的园林工程为了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使得城市自然水系数量逐渐减少,河流水系可利用水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导致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很多设计师为了方便取水,使用城市自来水作为景观设计用水,不但使城市自来水越来越紧缺,还对优质自来水造成浪费。大多数景观对于水资源要求较低,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二次用水对植物进行灌溉[2]。但由于设计理念不合理,使得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度不够,影响了城市园林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的方法,从福清融侨文化、融商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福清“融”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等多个设计案例,提出直接呈现和抽象化演绎2种方式,将“融”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体现福清地域文化特色。

福清;“融”文化;景观设计。

福清园林景观主要表现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是我国沿海一带园林景观代表之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认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核心的“和”文化内涵始终没有变过,一直延续。文化元素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元素,而是被物化了的带有某种文化特质的组成某类文化的最小单元,具备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多是由诸多包含着当地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景观要素组合而成[1]。

1.1关于“融”

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融,炊气上出也。”意思是像炊气向上升起,引申为火,如“祝融”。现代汉语中,“融”本意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如:融化、融解、消融。衍生义有“流通”“长远”“和谐”,本研究主要是谈其“和谐”的含义。

1.2“和”文化。

尤记得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活字印刷”上最先出现的就是古体、现代体的“和”字。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观”。“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1.3“融”文化。

“融”文化与“和”文化当中的“和谐”意义相通,也有包容、融合之意。“和”文化是全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同的民族文化,影响范围更广、更深。而“融”文化是福清地域文化,是和福清自古以来的发展相关的,是一种地方性文化。

2.1福清简介。

“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山水各取一字,成就了福清之美名。福清,简称“融”,雅称“玉融”,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省会福州南翼。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组成,西北多山。2019-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2融侨文化。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上溯至宋末元初,福清人民就远渡重洋到他乡创业谋生。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在福清投资兴办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并为福清的公益事业捐资人民币35余亿元,为家乡福清各项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福清海外华人华侨160万,分布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成立福清同乡组织有71个。1988年,世界各地福清社团共同成立的福清“世联会”,以“团结、爱乡、发展”为宗旨。福清的海外华人华侨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精神,哪怕是在现在也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服输的先进代表。福清的融侨文化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团结”“开拓”“创新”“奉献”等诸多内涵。

2.3融商文化。

融商文化与融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融商起源于融侨文化。正是当时那一批先辈不畏艰险,克服巨大困难,在海外谋生创业,造就了福清人勇敢开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孕育出新一代的商业翘楚,融商由此而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被评为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是福清最为人熟知的优秀企业之一。企业宗旨和福耀人的信条包含了“创新”“团结”等内容。企业创始人曹德旺在2021年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6位。自1983-2020年,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已达110亿元。有一首“融商赋”将融商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融商之本色写到“赤足上路,白手起家。善做鸿梦,敢走天涯。懂勤俭节约,能吃苦耐劳。知原始积累,唯不辍耕耘。”还有融商之精神:“玉融气韵,世界眼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握时代脉搏,领风气之先。融商即华商,卓然天地间。”只言片语间都能透露出福清商人勇敢开拓、团结奉献的精神。

2.4其他文化。

除了以上2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外,还有人列出福清石竹山祈梦文化和抗倭文化。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10km处,是有名的道教名山。石竹山以道教文化为起源,宋时融入禅文化、在明清时又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福清独具特色的以道为主,融禅、儒于一体的文化现象[3]。在石竹山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一组古建筑群即“九仙祈梦所”石竹山道院,祈梦活动在这里流传上千年。祈梦文化体现了福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清的倭患始于元大德七至十一年(1303-1515年),直至历史抗倭名将戚继光入闽后,军民协作,终于肃清了倭寇。福建有名的特色小吃“光饼”就是戚继光的军队行军打仗时候带的干粮。福清的抗倭文化体现出了福清人民爱国、勇敢、乐观的精神。综合以上内容,福清“融”文化内涵可以总结为“团结”“包容”“创新(融合)”“开拓(融入)”“奉献”。豆区园是福清“融”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明代宰相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是我国旧融城五园中仅存的一处园林。其中,假山、亭台楼阁、池塘、拱桥均别具特色,秀雅美丽[4]。

3.1“融”文化直接阐述与展示———“融商”主题街头公园设计。

位于福清市清昌路与福人路交叉西南侧设置了一个以“融商”为主题的街头公园。整个项目以融商文化为挖掘点,提取融商精神、侨乡文化,“以圆为镜”作为设计主题,打造兼具休闲活动及文化展示的场所。项目场地位于十字路口一侧,南北长约76m,东西宽55m,呈不标准的长方形,总面积约5000m2。设计为了解决路口交通、居民休闲活动、文化宣传3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让小小的场地布置合理、功能丰富。设计运用了大量“圆”的元素,中心圆形廊架和阳光草坪作为宣传阵地,路口半圆形广场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2个半圆形的“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基本休闲活动需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树池、花坛也是圆形,甚至连接场地之间的小路也是选择了圆形的铺装。中心区域直径30m的环形“圆融”廊架是整个场地最为显眼的设施,代表福清建市30周年,是整个项目的精神表达场所。廊架采用钢结构,轻盈、通透,在外环设置9片栅格橱窗用来展示“融商”文化。橱窗一安装富有设计感的融商logo,醒目、大方。橱窗二将流传在当地的“融商赋”全文附在橱窗之上,气势磅礴。橱窗三则是融商精神的标语,如“爱拼才会赢”“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永不言退”“做有情有义的福清人,应对困难,敢于亮剑,干事创业,追求卓越”。橱窗四、五则是用刻画的形式,展现了福清人从古至今在海外创业,回国建设家乡的温情画面。橱窗六至九则是由融商文化总结出的4个内涵:融商宣言———天涯黄金屋,故土篱笆墙,两不相弃,四海同春;融商精神———勇闯天下,敢拼会赢;融商力量———亲情回家,建设家乡;融商奉献———回报桑梓,热心公益[5-6]。在项目中采用了与主题有关文字、口号标语等最为直接的方式,将“融”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很多居民不具备美学和设计学的鉴赏能力,无法从平面造型、抽象艺术小品上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理念。采用直白方式具有直观、表达准确、受众面广的优势[7]。

3.2“融”文化的抽象化应用———串珠公园设计。

“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项目位于渔江路两侧,拟建公园位置均为拆迁民房后空地,有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现状情况复杂等不利条件。设计围绕“当地居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街头串珠公园”展开了调查与分析,将空间组合、城镇、生活、设计元素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组合排列,抽丝剥茧,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将设计策略定义为“11324”一组数字,代表一扇窗的对望,一条街的距离,3min的路程,24h的静候,诠释了串珠公园的意义,为居民提供打开窗、过条街就能欣赏到的风景,3min就能到达并且24h都在静候的小花园。整个串珠公园仍然以“圆形”为基本元素,在每个节点均应用了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等元素。以其中一个党建为主题的街头绿地为例,分析“融”文化是如何抽象化和具象化地应用其中的。首先,这个街头绿地是玉溪镇党委与中国银行福清分行党委共建,其诞生就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2个内涵———团结、创新,为了美好家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同时突破常规的政府出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实事。其次,公园的平面线条元素提取于中国银行的logo。中国银行的logo本身就非常有内涵,由汉字“中”与古钱币相结合,融古至今。因此,这个小公园的整个平面以圆形构图,所有交点均为圆角,一些设施都采用了外圆内方的框架,例如宣传栏、提示牌等等,有了很好的呼应。这个小公园的功能是“融合”的,主题是“党建”宣传,在居民休息、活动的同时,能够加深对现在党和政府的一些了解。本项目中,“融”文化主要是在设计元素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内涵的融合3个方面进行体现[8]。

赋予一个景观元素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延伸景观功能,使类似的元素符号在不同地方具有独特的意义。“融”作为福清独特的文化,具有深刻、丰富、积极向上的内涵,应该通过直白的表达或者抽象化演绎等手法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提升景观人文内涵,会使居民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强的认同感。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3.2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3.4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井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园艺,,16:65.

[2]徐陈娟.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185.

[3]岑画眉.论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研究[d].东南大学,2016.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时,常常会考虑修建人工湖泊供人们观赏,这种人工水系景观不但能够达到观赏效果,还能成为雨水收集引流的渠道。以北京植物园为例,设计师在植物园中设计了3个人工湖泊,使人们在游览植物园能够观赏,还能把附近地区降落的雨水集中收集到人工湖泊中[3],使得人工湖泊水资源较为充足,能够为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减少由于植物水资源不足,导致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当城市园林景观的可利用面积不够时,相关人员可以把蓄水池建在地下,通过引流的方式对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从而达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目的。

3.2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土壤具有蓄水池的功效,能够减少水分流失,尤其是植有绿化作物的土层中,具有较强的自然雨水收集储蓄效果。当雨水渗透到土层中,相关人员可以在地下修建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还能收集屋檐流下的雨水并通过管道引流,最后引入到园林景观植物中进行灌溉,增强土层中植物的储存水量。渗透到植物中的雨水还能对植物根茎进行过滤,减少多余的杂质成分,从而使地下蓄水池更加纯净[4]。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加大人工修建河道的弯度,减少雨水冲刷土层的速度,减少雨水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我国南方地区有充足的雨水资源,如果缺少对雨水的合理利用,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型城市园林景观,让雨水流到地下水系中,存储雨水,从而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灌溉。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槽的引流水道,把水道与蓄水池相连接,这样会使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地下水系中,另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园林景观的蓄水池中。不但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使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标志,其中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浪费,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使城市园林景观植物有充足的水资源,从而实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硕.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姬晓敏.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11)。

3袁璐.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2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在排列点时,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会有明暗区分显示出来;如果采用的是均匀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着严谨的结构。

线的集合,主要是表现位置和长度,从简单角度来讲,点位移的轨迹就可以看作为线。在景观设计中,线性要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长短、粗细和位置不同等等,在方向、材质以及色彩方面,也会有差异出现。线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如直线、曲线、斜线等是我们经常所见到的,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线性要素指的就是所有具备线状性质的景观要素,线性要素有着不同的形状,就会展示出来差异化的个性,通常情况下,用直线,可以将刚劲有力表示出来,而柔和感的体现,平行线则是不错的选择。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充分重视线所具有的视觉上的主观创造力,否则最终设计效果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按照线性排列无数个点,就会有线形成,和单纯的点相比,线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线在园林景观造型和构图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线性结构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强化设计平面所具有的力感。根据相关专家的理论,线条承载着创作者的力量和能量。直线,往往让人感觉到一些单纯、坚硬、明快等,直线的方向感较强,力度比曲线要强,很容易融合建筑物的轮廓线。斜线也属于特殊的直线,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和景观平面中的直线方向所对比,如果将斜线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效对比于稳重的构图形。通过斜线的应用,有尖角形成,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较为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空间整体。

折线也是直线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改变同一方向的线,然后继续延伸,折线景观要素,可以营造一种景观,另外一个方面分担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比如,甬道边的花台,通过折线的运用,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空间,这样不同人群对独立休息空间的差异化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私密性可以得到一点满足,同时,如果采用简单的直线造型,难免会有一些单调。

面是用线条围合起来的视觉空间,主要是按照矩阵来排列点。相较于其它视觉因素,它的封闭性较强,通常是由形来确定,它的呈现则是借助于现实中不可模糊的实在物形态,限度和边界也是存在的。面通常可以划分为2种,一种是规则的面,另外一种则是不规则的面,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平面中圆,主要是结合某一定点,线段旋转一周,形成了轨迹,它是无数切线所形成的几何图形,外围封闭的,这种形象的主要特征就是内守、浑然和张力。正圆形有着较为完美的形状,如果使用,设计作品反而会显得不够生动;因此,通常会将椭圆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正圆所导致的缺乏变化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方形面是由直线构成的,而直线则代表着刚劲挺拔,它将以阳为刚的性质给表现了出来,但是正方形有着统一的四边长度,变化性不够,应用起来较为单调,因此,通常将长方形应用到园林设计中。长方形的应用,可以让人感觉到一种平稳安定的感觉,比较的单纯;众所周知,三角形有着较强的结构稳定性,让人比较的敏锐和稳定,并且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倒三角则可以将不稳定的运动感受带给人们。将不规则的曲线以及直线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任何的形状,我们将其称之为自由形,自由形的审美属性差异较大,和几何图形相比,可以更加的灵活,并且没有含有较多的理性东西,因此,就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情味。此外,自由形的洒脱性和随意性也更强,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2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现代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平面构成艺术,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属于应用较多的艺术要素。在具体应用中,通常会综合不同的造型要素,以便营造出丰富的效果,将作者情感以及设计风格给体现出来。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总结设计经验,积极借鉴其它成功经验,以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构成艺术。

参考文献。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使自然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艺术。中国画是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绘画艺术。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都符合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都有对美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融入中国画艺术,能拓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文章在阐述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从中国画的留白、空间表现技法、意境等方面阐述中国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漫步、休憩、观赏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现代人渴望简单的生活和心灵上的放松,重视园林景观的审美化和情景化,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口,进行艺术创新。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但在色彩、构图、尺度等方面都遵循艺术基本的美学原则,都有对美的追求。所以,研究中国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中得到新的诠释。

园林景观是指园林中的自然景色或人工创造的景色。园林景观设计是设计者按照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设计者的审美观念,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在园林中营造建筑、种植植物、改造地形和布置园路,创造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景观环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法,使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密不可分、血脉相连。古人云:“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中国造园家就是画家,一座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幅三维风景画、写意中国画。中国画是画家对景观的悉心观察和感悟,是画家心境和情感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中国画就是中国园林景观的意象图。中国画与现代园林景观具有共同的文化、思想基础,均表达了中国的自然美学观。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互相渗透、影响和补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画的意境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精神需求相吻合,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审美精神。中国园林景观和中国画都崇尚“天人合一”之美,中国造园注重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中国园林景观是中国画的物化形态,如杭州西湖赏月,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是景观审美意境的物化。中国画的章法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吻合,两者均体现了中国人的简洁、含蓄的审美精神。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之一就是“计白当黑”,园林景观在设计中故意留有空白,以虚空传递丰盈,给观者以余味无穷的深远意境。中国画描摹的多为开放空间,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意趣;园林景观设计也多追求无尽往复的山水空间,如苏州古典园林“处处邻虚,方方侧景”,小小园林,总给人一种游之未尽的遗憾。点、线、面是中国画中有意味的形式,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经营一幅画。园林景观设计是造园者“在天地中作画”,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是中国画中的意境在自然现实中的景物布局图式,都是中国画艺术的原理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植入与营造。

1、留白的应用。

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美学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空白处对比着墨处,可以突出主体,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空白处承载着无限的内容,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园林景观中的留白通过虚与实塑造景观空间,虚实相生,实中见虚,以实写虚,既可以满足景观的基本功能,又可以营造意境空间,让欣赏者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创意。园林景观设计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注重对新环境的延展,保留原环境中的精髓,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追求园林景观的统一性、完整性。如,龙安寺石庭院中的岩石景观就为龙安寺营造了一种宗教意义的空间,体现了道家“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龙安寺石庭院中有15块岩石,这15块岩石布局奇特,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看,都只能看到14块。再如,苏州留园入口的留白艺术处理,空间开合曲折,光线明暗变化,游客透过露窗、门洞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园内景色。走过通道,游客豁然开朗,园内美景尽现眼前,形成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又如,中国杨凌新时代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就是中国画留白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运用。设计师结合基地现状和对留白的研究,从留白整体思想的角度,把农业和商业的结合作为设计重点,贯通广场的上下空间,创造农科城的商业环境景观。

2、空间处理技法的应用。

中国画不拘泥于感性直观,而把三维空间与第四维时间联系起来,增加景深。中国古典山水画传统的空间处理方式有“三远法”,“三远法”所构成的空间表现为平面化的、具有节奏的层次空间。古典园林景观北京颐和园苏州河在设计时就运用了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技法,将建筑、树木、朱桥等景观分层设置,在视觉上增加了景物深度,扩大了空间,给人以望不尽的深远感。颐和园苏州河岸边的树木设置也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层次,树种有垂柳、红枫、青松等,分层栽植,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和色彩层次。虚实结合是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技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原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利用虚实空间的营造手法,创造出公共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这些空间能供游人进行观赏、游憩和休闲活动,能表达出园林景观的空间形态与深邃意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利用虚无形态寄托设计师的情感、观念和哲理,表现设计师追求的理想审美境界。“虚”是无形无影、似雾非雾和若隐若现的,能让人产生丰富的主观联想,因物移情,缘情发趣。园林景观空间不但有三维空间的多样性,还有第四维时间的多变性,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变化无常。特别是第四维度的景观营造,同一景象可以产生无穷的景面,景观随观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景观景象的季相与时令的表现,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增强季节感,如,可栽植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杭州西湖苏堤有桃、柳、荷、桂和梅等植物,科学地配置这些植物的空间,能使西湖苏堤四季有景:春景是桃、柳,夏景是荷花,秋景是桂花,冬景是梅花。春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夏景浓荫密布;秋景层林尽染;冬景苍松翠柏,暗香浮动。

3、意境的应用。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作者寄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中国画追求神色气韵、象外之象与韵外之致。中国画意境由作品选材、画面构图、画面艺术处理等共同构成,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营造出“画外之意”的意境。空灵之美是中国画意境的主要内容。园林景观设计就是把中国画的二维虚实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三维空间虚实,实质上是一种空间的置换。园林景观设计是用写意手法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使有限的园林景观空间具有无限空灵的审美意境。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深山藏古寺”,古寺建筑在深山老林里若隐若现,营造出“有声更觉静”的空灵境界。山水之美是中国画意境的表达方式,中国画中蕴含着国人的山水情结。中国人把自然山水环境作为审美对象,所以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标志之一,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游园者在欣赏园中山水时就可以摆脱琐事困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苏州的拙政园,岛屿间列,水面曲折往复,亭榭奇石隐约迷离,时隐时现,一步一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美不胜收。结语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创造、设计风格多得益于中国画,与中国画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也多得益于对中国画的理解,以中国画的意境为参照,设计中融入中国画艺术的精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设计师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创新运用美学法则,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和形式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再现,使现代园林景观作品富有中国韵味。

[1]杨中贵,陈文志。水墨画视野中的现代景观设计。工业设计,20xx(3)。

[2]徐涛。景观空间创造——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7)。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进入21世纪,住宅景观设计将进入人性化、生态化的时代。在理念上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追求进园闻香、出门观景的生态环境要比建设大片中央绿地更加重要。能够在建设林园的过程中多创造出一些自然景观。体现出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的自然之美,才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不同的小区景观要根据不同的居民嗜好、地理位置以及居住文化来设计,这也就出现了对小区风格多样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小区景观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就必须要让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氛。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同时为了能够让人居住在具有文化品味的小区环境下,设计者要力争创造出具有多元性、连续性以及丰富性的环境文化。所以如果想建设好小区的景观特色,重视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非常重要。

日本、欧洲园林的设计理念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中国也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影响力自从17世纪以来就没有消退过,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已经呈现多个流派,它们个个技艺精深。但无论怎么发展,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不能脱离,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石头、黛瓦、青砖以及粉墙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常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赋予新的使用手法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而且最好把新材料也融合进来,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不锈钢和瓦片的搭配,就能形成视觉上――坚硬与柔和、厚重和轻盈的强烈反差。

传统林园的内涵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意境气氛的营造。同时这也是现代中国小区景观风格所想要表达。其实我国的古人就十分看重意境,诗画同样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因此,空间、小品、视线以及水体等所有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气氛。所以,现在在我国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光是要建造舒适的环境,更要尊重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气氛。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在如今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仍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借鉴传统园林的理念是发展小区景观建设的关键。因此,小区景观设计师应该结合传统园林的精髓和现代科技理念,打造出更多富有美感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区景观。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在城市园林景观区域内通常情况下会设计各种人工河道、湖水等水体景观,这些水体景观不仅可以作为观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经过改造后称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植物园当中就建立了三个人工湖,并且通过园区内的人工河道将西山、樱桃沟等地区的自然雨水资源收集在园区内部。这种人工湖为其周围的植被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种植各类植物时可直接从湖内抽提湖水进行灌溉。而当城市内的土地面积有限时,则还可以在地下构建雨水池,并通过管道引流到地面进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绿化带种植的土壤对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强,其中雨水下渗后可以通过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城市内各房屋的顶部均装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数管道均是将雨水引入楼顶后白白流失,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利用这些引流管道,将雨水导入楼前的绿化带当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时绿化带当中植被的根茎还能够对雨水当中多余的杂志进行滤过处理,使得蓄水池当中的雨水得到净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沟的弯曲度,这样可以达到缓解雨水冲刷速度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还可以在绿化带上增加临时蓄水池、透水槽等。

在我国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区可以构建漏水型的园林景观,建立楼水槽等,使雨水能够与地下河水汇流。同时还可以见楼水槽的水道与园林内的蓄水池相连通,这样就能够保证部分水进入地下水当中,而另外部分则进入到园林雨水池当中。但是这种直接漏水的方式较土壤渗水更难控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降水量、蓄水池储水功能以及净化功能等进行核算,然后利用相应的技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2]。

在园林景观当中道路和广场所占的面积较大,并且这部分的结构不能栽种绿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宽度较小,但是其长度较大,因此不能使用渗漏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会导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应该在道路两侧建立排水斜坡,将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两侧的绿化带当中。园林景观当中的广场本身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在广场上活动的人较多,因此不能在广场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应该在其周围的绿化带下建立蓄水池,在广场四周建立雨水渗漏管道,将雨水汇集到蓄水池当中。

以北京朝阳区内某公园威力,该公园在时开展了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并且在时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统的建造方面,利用渗漏管道将雨水汇入到蓄水池当中,其中渗漏管道铺设位置包括绿化带、假山四周、主体道路等,蓄水池则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设了一片面积较大的绿地,蓄水池即在绿地之下。该公园设计师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将绿地直接设计为土壤滤过系统,并配备有滤池。根据系统运行后的计算显示,该园区内每年的年雨水储蓄量为1.2×104m3,而园区内总用水量为1.6×104m3,也就使得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为园区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园区内还建立了水资源循环系统,其主要以土壤滤池作为主要的净化设备,雨水可以在渗漏和运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了运营成本。当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当中,然后经由水泵将其提升到土壤滤池,进过净化后就可以被运送到净水池当中,而净水池内也设有相应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绿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被运输到人工湖内,将人工湖内水质变差的水体更换排入到蓄水池当中,再次进行循环利用[3]。该园区不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对山体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进行利用,从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园林景观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度。

5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其水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应该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提升园区内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市政管道也接入园林当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析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j].中华民居(旬刊),(05):102~103.

[2]付尧涵.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兴生药基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01):108~112.

[3]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05):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