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2023年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通用10篇)

2023年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通用10篇)

时间:2023-10-08 20:39:45

作者:薇儿 2023年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通用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一

电影看完了,回到家喝着咖啡把小王子又略读了一下,这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书,给小孩子,给大人,我也拿不定,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启发,电影只是把故事粗略地讲述了一下,更多的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后续吧,书中最后没有交代小王子到底有没有回到自己的星球,有没有回到花儿身边,这也是我一直在猜测的,电影赋予了小王子一个结局,但不是我希望的那样,想知道自己去看,电影我给9。9,萌萌哒的画风,暖暖的音乐,感人的情节,对不起,我是比较感性,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两个我很爱的人,我走了,你还在,我回来了,你却走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你的面容,你却再也回不来。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二

昨天凌晨四点钟,妈妈和我一起在北京观看了升国旗。

进了入口我没看到旗杆和国旗,却只看到我们被挤在人群的“海洋”中……噢————终于挤到现场啦!

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家长都把他们抱起来。妈妈一看我也是踮着脚也看不见,就说也要抱起我。可我那么大,怎能爬上去呢。我急中生智,先把右腿踩在妈妈的腰包上,再用两腿夹住她的腰,然后用力一蹬,就爬上来了!

我看到一个方方正正的队伍向红旗走了过去。我赶快拿出相机准备录像。只听“轰”的一声,音乐响了起来,我马上按了一下录制按钮。只见红旗随着音乐缓缓地升起。等音乐快结束时我才发现,这个真正的升国旗比学校里的多放了两遍音乐,所以一共持续了2分7秒,这也就是说妈妈“扛”着我也是2分7秒。

文档为doc格式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三

《匆匆》是我们这个学期学的第二篇课文,刚开始我还不解其意,但当我深入理解后,我感概万千。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五四”落潮期所创作。当时许多青年人将自己本该做的事忘记了,只愿平淡的生活,不愿将时间放在学业上,虚度光阴。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文章,为了唤醒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当读到“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的时候,我的心中似乎有一丝东西被触动了:是啊,正如文章里所说的一样,任何东西去了,都有回来的时候,惟有时间一去不复返,一切都是那么的匆匆。想到一旦时间没有被好好的利用,就会白白流走,我不禁也像作者一样“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时候,我想起了过往我不珍惜时间的事情。记得去年的寒假,我几乎玩疯了,把要做寒假作业的事完全抛在脑后,直到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正是正月十五,我才想起来作业没完成。我心急如焚,拼命的赶作业,一点过节日的心情都没有,更不要说出去逛街看花灯了,结果在家足足熬了一个通宵,才勉强把作业做完,第二天没精打采的去上学。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四

首先,他们在升降机里飘了起来,他们只能用氧气,并且用了助推火箭(因为升降机装了许多神奇的东西,所以它有一些特异功能)。没过多久,他们遇见了美国刚刚发射出去“美国太空旅馆”,美国总统和驾驶美国太空旅馆的驾驶员都认为查理一家子是火星人。查理他们离开了美国太空旅馆,原因是蠕虫克尼德是会吃人的。可是,当查理一家回到升降机上以后,他们却遭到克尼德的袭击(克尼德长的灰溜溜、全身布满皱纹、形状怪异),最后,当升降机到大气层的时候,克尼德开始融化,他们也就顺利的回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以后,旺卡先生给了查理的姥姥姥爷和奶奶一些能使自己年轻的药,因为他们的贪婪,所以把自己弄回了婴儿时期,查理的姥姥竟然把自己弄到了三百岁,还好查理和旺卡先生去救了姥姥,否则三百年后他的姥姥才能回来。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五

寒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老妈变变变》,主人公叫雷可乐,她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叛逆女孩,也是一个风风火火、淘气、爱幻想的女孩,让她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妈妈的碎碎念和唠叨,她感觉这种无休无止、没完没了的唠叨似乎永无止境,于是心里总盼望着有一天能不再听到妈妈的唠叨。

书中的故事很新奇。有一天,雷可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发现了一把神奇的扫把,扫把居然会说话,许诺可以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她不假思索地就用这把来历不明的扫把,将自己的妈妈变成了一只小狗。这下雷可乐终于不用再听妈妈的唠叨了,可是他们家中的生活秩序也因为妈妈的突然离开而变得一团糟,于是她开始后悔了。

为了把妈妈变回人形,她和三个死党:薯条、鸡翅、汉堡,前往巫婆岛开始了营救大冒险……雷可乐和他的朋友绞尽脑汁,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依然失败了。经历过失败以后,雷可乐并没有放弃,在巫婆岛他们千辛万苦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把妈妈变回人形。自此以后对于雷可乐来说,妈妈的唠叨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妙音符。

我也有一个很棒很棒的妈妈,她有着一头棕黄色的卷发,做什么事情都很厉害。我的妈妈有时候也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只要做错了事她就会叽哩吧啦说个不停。“怎么这样呢?你怎么又做这些无谓的事情?赶紧专心写作业去,快去!”每每这样的时刻,我都害怕极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的唠叨和碎碎念像极了雷可乐的妈妈,但我知道我的妈妈是爱我的。

读完了这本书,雷可乐与妈妈的故事更是给我平添了很多不同的体会,太多的感动填满了我的心房,妈妈对我们和家庭的无私付出,不该被我们忽略、无视甚至践踏。虽然我们的妈妈很唠叨,但是妈妈对我的爱和关心都藏进这唠叨里面了。

在生活中,我还想到了很多唠叨的人,他们或许是我的老师,或许是我的奶奶,或许是.....他们的唠叨时刻陪伴着我们成长,无私无畏的诸多唠叨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催化剂,我永远爱他们!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六

《教育实话》读后感

实话?教育实话?,我眼前一亮,在敬佩作者的勇气之举的同时,想象着作者会用什么样的笔墨阐述对当今教育的看法?带着这样的心情和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看陈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么实在,他从当代教育理论的高度,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和剖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他的“实话”“实”在说出了教育者感觉到却说不出,或者想到了却不敢说的话,“实”在透过教育表象让人们看到教育的真面目。

全书分“课堂动向观察”、“课堂改革观察”、“早期教育观察”和若干教育价值判断评议等几个栏目。

谈到“教学常规”。怎样看待课堂纪律?这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果“只是以安静为衡量课堂纪律的尺度”,那么,这样的标准是值得质疑的。如果某位教师在上课时,教室里安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这样的课堂教学又会生动到哪里去呢?()如今,教育都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着眼于保障学生自由纪律的同时,既给每个学生留下课堂中自由活动的余地,也能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保持有序的状态,这才是教育的常规状态。

再比如谈到“公开课”。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似乎一线的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公开课、比赛课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走上成功。对于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往往要花去一个星期,几个星期,甚至一二个月的时间。这会不会影响到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呢?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今有的的.家长不愿意到名师的班上读书,我想答案显而易见。作者戏言“所能听到的大都是‘公开课’,难得有机会听到‘秘密课’”,所谓“秘密课”我想就是我们的“常态课”,如果能把常态课上好,对自己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认真负责,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一些实实在在的话,这就是《教育实话》带给我的感受。面对教育中各种新招和不着边际的空谈,我们则更愿意听听诸如此类的道理和意见。《教育实话》提醒我们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合格的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教育的真谛。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七

读《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纯美小说。故事情节真实动人,写了孩子们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在这短暂的六年之中,桑桑,细马,秃鹤,纸月,白雀,杜小康经历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憾动人心的故事。

这六年,是他们的启蒙教育。

读完这本书后,最令人怜悯,心疼的便是杜小康,他本出身贵族,却不料红门败落,他只得带着瘫痪的父亲杜雍到处求医治病。但杜小康毕竟是杜小康。他不能自己怜悯自己,更不能让其他人怜悯自己。他只能是傲慢的杜小康,玩得快活的杜小康。他把内心的痛苦与悲伤,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活成一个轻松,快乐的,不受挫折的杜小康。。。。

油麻地小学发生了很多事,在油麻地小学有一个爱挣面子,事事追求完美的校长——乔桑。不过在这完美校长的统领下,油麻地小学却缺了一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角是留给秦大奶奶的。

秦大奶奶是个可怜之人,原本属于秦大奶奶的辽阔之地被抢走,建起了小学。她无处诉苦,还无人支持维护她。她只强行保卫了一小块地方种艾草,养鸡鸭。为报复,还曾把鸡鸭故意放出,捣毁校园。虽然站在她的角度讲,这世间对她也太不公平。但她还是丢弃不了她的善良,为了救落入河中的姑娘丢了半条命,又仅仅为了校园的一个南瓜没了性命。这对她又是否是不公平呢?但,也许,她又很快乐,很安心,继秦大死后,无人陪伴她,但生活在油麻地小学时,她收获了孩子们的欢笑和真心,也爱上了油麻地这个学校,以至于在维护学校利益前,不去顾虑自己,一心一意,真心实意的奉献。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又何曾少呢?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八

利益不可两得,忠诚不可兼有。不抛弃小利,大利就不可获得,不抛弃小忠,大忠就不能实现。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殃;小忠是大忠的祸殃。圣人抛弃小的选取大的。正如故事中说的,阳谷忠于他的主人,一心一意地为他服务,知道他的嘘好,所以适时送上酒。但是恰恰是这种忠心害了自反,使他忘记了对国家的责任,对自己职务的责任,对手下将士生命的责任,这是陷人于大不忠。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从阳谷方面说是因为他没有见识,眼里除了主人没有别的,当然也就分不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了。有忠心没有见识爱就变成了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许多人走上邪路,最后吃大亏,往往都是阳谷似的忠心促成的,那么,这样的忠心还能被称为忠吗?从主观上看,从局部来看,这是忠;但是从客观效果上看,从整体上看,就不是忠了。

举例说明: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奶奶和爷爷,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看似很忠心的样子,孩子爱吃什么买什么,要穿名牌买名牌,看似是对孩子很好,其实是害了孩子,表面看起来是忠,其实也是不忠,爱的方式不对,爱就成了害。

孩子从小过习惯了舒适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吃得了苦吗?能经受得了打击吗?俗话说从奢入简难,从简入奢易。只有过了苦日子的人,过上好日子才能体会到享受,如果之前一直享受惯了的人,吃一点儿的苦,对他来说都是折磨,一个没有幸福感的人,生活就像是度日如年。

还有些做儿女对的逢年过节给家里的老人买烟买酒的,家里老人喜欢的东西能满足他,就是对上人最大的忠,最大的孝。殊不知,这些烟酒对人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他不但没有去组织,不去劝解他,仍然一个劲儿买。正如我的女儿,我要是天天说她好,她就很喜欢我,如果要求她看书,做家务等,讲一些养生的知识她就不想和我说话,你说我这是对她好还是不好,孩子当然喜欢你对她什么都没有要求,天天夸她样样好,她就说你好,喜欢你。

以上是我对忠的感受,感谢老师的引领下!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九

如果有人爱上一朵花,天上的星星有亿万颗,而这朵花只长在其中一颗上,这足以让他在仰望夜空时感到很快乐。-----《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著
说实话,大概在我高中的时候,我哥哥曾经买了这本书来看,我当时是出于好奇,也随手翻了几页,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就再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那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前些日子,我喜欢的时尚博主卡卡说,她很喜欢这本书,在闲来无事时,总会拿来再重新看上几页,这才又让我燃起了看这本书的欲望,我这应该算是爱屋及乌吧。
这本书很简短,而且里面也有很多插画,读来很是有趣,但是细细想想,书中的很多道理都包含在这寥寥数语中,需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到其中所深藏的奥义。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对于喜欢的书啊,电影啊,电视剧啊等等,都会找多个版本来看。就比如说这本书,当我知道还有电影时,也是在看完书中的内容后,又去找了电影看,就想知道,”小王子“的形象究竟为何,其实最想看的是,小王子离开地球的那一幕,但是在电影中并没有详细地呈现,有些遗憾。不过,当看到”小王子“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时,还是感到很开心的,他似乎就是我们想象中的他。
说来惭愧,我只把这本书读了一遍,电影也只看了一遍,或许对其中真正的道理并没有完全参透,但我也只是针对这本书和电影来发表一下我所理解到的,比较浅显的一些感悟,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罢了。下面是我所摘抄的一些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来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
这句话是在小王子在和飞行员的谈话中出现的。当时小王子对飞行员说:”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过了片刻他又说:”你知道吗,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
因为小王子所在的星球比较小,挪一挪椅子就能看到日出和日落,所以飞行员就问他在那一天是不是很难过,然而小王子并没有回答。我猜测小王子应该是难过的吧,不回答代表着默认,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难过的时候,是不轻易将悲伤流露出来的。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其实大多都是没有时间去难过的。上班族是整日埋头于工作,学生党是每日苦恼于学业,即使是真的难过,也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逼得忘了难过。而且在当代,在难过时治愈的方式有很多种,看个电影了,大吃一顿了,去唱唱歌了等等,我想大都不会想着去看日落来缓解悲伤吧。就包括我,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会选择看一个搞笑的综艺节目或者一部轻松诙谐的电影,最多就是去户外跑个步,但是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也不会想着抬头看一看星星。或许长大了的我们,已经学会了伪装自己的悲伤。
寒假在家的时候,偶然翻到了我高中时候的日记,其中就写了那时候的我,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很喜欢在晚自习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去操场上溜达,然后谈论各种事情,也会抬头看一眼当晚的星空,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北斗七星呢。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们,是真的很幸福,也很简单,在难过的时候,与要好的朋友聊聊天,溜溜圈,烦恼什么的立刻烟消云散。但自从微信等社交软件的盛行,面对面的聊天似乎成了奢侈,有温度的话语变成了冰冷的文字,即使在难过的时候向对方倾诉,对方也很难感受到自己的那种心情。所以长大以后的我们,真的开始忘记了什么是难过,也忘记了如何解决难过,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悲伤,永远展现的是快乐的一面,我想这就是抑郁症患者逐渐增多的原因吧。
但是我还想说,在难过的时候,抬头看一看日出,看一看日落,看一看星空吧,你就会发现,世界如此广阔,而你却那么渺小,你的悲伤就更微不足道了,希望长大了的你,依然保有儿时的那份天真以及那份美好,就像小王子那样,天真无邪地生活下去。
2.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段话是小王子刚碰见狐狸,狐狸对他说的。电影中也有类似的台词,”如果你想要制造羁绊,就得承受流泪的风险。“我想这两句话的意思大同小异,于动物而言,就是驯化,于人而言,就是羁绊。
我觉得这段话就像是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所做的总结。从一出生,我们就被各种各样的人际网所联结,先是我们的父母亲戚,然后是老师同学,再然后是朋友同事,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到,或许就是彼此需要吧,所以我们要珍惜和我们的父母、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我们家三个孩子,我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我和哥哥都在读研,弟弟在读大学,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劳累,就是想着能够为我们凑齐学费和生活费。从小,我们三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学业,再加上那时候都在住校,沟通的时间很少,直到我哥上大学以后,我们的交流才逐渐增多,我弟弟也是,都是在上大学以后,才有时间与精力相互交流。我和我父母平时的交流还算是多的,我哥和我弟就交流的比较少,但是回家的时候就会坐在一起聊天,很是开心,真的很庆幸,我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因为我们彼此需要,相互有了羁绊。
我还有几个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我们几个的性格不同,但是却能够玩在一起,有时候都会感叹,性格如此不同的几个人,怎么就能够一块玩了这么长时间,我想也是彼此需要吧。还有几个是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慢慢成为了好友,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慢热,交朋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我敢保证,质量都很好,都是真心朋友。漫漫人生路,能够有这么多的朋友陪伴着我,牵挂着我,也算是知足了。
世间渺小的我们,因为彼此的需要,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等到日后,可以慢慢回忆。
3.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就像那朵花,如果你爱上一朵生长在某颗星球上的花,当你抬头望着夜空时,你会感到很甜蜜。仿佛所有的星星都开满了鲜花。
这句话是小王子即将离开地球,回到自己的星球时,对飞行员所说的话。当时读到这里时,我很伤心,很想看看小王子是怎么回到他的星球上去的,但是书中写得很模糊,电影中这个片段也不是很清晰。我在想,是不是作者特意写得模糊,让我们自己想象,亦或是让小王子离去的这一事实不那么沉重。我更愿意去相信后者。
我想大家都经历过暗恋或明恋吧,我也不例外,那种感觉就如同这句话所描写得那般美妙。每天都期待着能够多看他一眼,就连上学都变得不那么痛苦了,反而很期待着早点去学校,这样就能够见到心仪的那个他了。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情窦初开的我,不知为什么就迷恋上了一个大我一级的学长,总觉得他很帅,总想着在下课的时候跑去他的班级看看他,虽然他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但是能够看他一眼,我还是很满足的。现在回想起来,也并不觉得那个学长长得有多帅,而且还觉得他长得好黑啊,有些怀疑自己当时的审美水平,可能那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没办法,十几岁的小女孩没见过世面,天真的以为那样的长相就叫帅了吧。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谢那时候的我,感谢那个学长,最起码也给现在的我积累了一些经历,让我知道暗恋的美好,我会把这份美好收藏,等年老时,拿出来再追忆青春年华。
十几岁的时候,一定是最美好的年华。当时对于这句话并没有多大的感触,等到现在二十几岁了,回过头,才发现,那个时候是真的美好,也是最纯真的时候,有自己喜欢的人,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还可以肆无忌惮大吃特吃而不担心发胖的问题。但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总觉得找不到喜欢的人,朋友也因为时间和距离在慢慢疏离,多吃一口,都觉得自己长胖了好几斤。种种原因,让我们越来越不想长大,但又不得不长大。
其实在电影中,小王子有一段时间是长成了大人模样的,从事着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拼命工作,只为了让自己不被开除,那种样子,真是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大人们,努力工作,拼命上班,而且小王子也忘记了自己的星球,忘记了玫瑰花,更忘记了飞行员,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长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大人总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小孩,也曾有懵懂和天真,只是在长大的过程中遗忘了,就变得势力和狡诈。但愿,以后成为大人的我们,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电影版和书中的内容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在电影中,又加入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妈妈想让她进入最好的学校,就想方设法买了一个学区房,还为她安排了紧密的学习活动,甚至精确到了每分每秒,只为她能够上最好的小学。看到这时,仿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家长,逼着小孩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只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从来没有倾听过孩子的心声,不关注他们真正的需求,只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孩子似乎也都适应了那样的生活,麻木地上着兴趣班,失去了童年的乐趣。
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去到昆明的一个小学做调研,对四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访谈,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非常早熟,甚至到可以说是小大人了,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还会天天看书,更要求家长给报个课外辅导班,不知道该说他们幸运,还是不幸呢。遥想当年,下了课的我们,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各种撒欢,什么跳皮筋啊,踢毽子啊,扔沙包啊等等,玩得不亦说乎,再看看现在的小孩,要么是学习,要么是玩手机,玩电脑,全然没了童年的乐趣。我弟弟仅仅比我小了4岁,在他上学的时候,就很少有人会跳皮筋了,到了五年级,直接是住校,全封闭式教学,更没有时间去玩了,不得不替这些小孩感到遗憾,出生在这样一个高要求的大环境里,失去了本该享有的童年乐趣,而且承受的压力要比那时候的我们多的多。真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有机会看一看《小王子》,书本也好,电影也罢,能在家长的陪同下看最好,这样就可以让家长去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让孩子的童年可以过得快乐,真希望可以如此。
愿长大了的我们,仍旧可以保持一颗真心,可以单纯地看待这个世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永远热爱这个世界。


观后感或读后感评语篇十

星期一上午,妈妈带我去电影城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这部电影讲的是利姆的爸爸非常疼爱他,自从利姆被抓走后,他的爸爸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在此期间,利姆的爸爸一路闯关,与一条失去记忆名叫穆丽的小蓝鱼一起战胜了三条鲨鱼、一群水母和一头大鲸鱼,它们还得到了好心沙丁鱼和海龟的热心帮助。身处困境的利姆也和一同困在鱼缸里的伙伴想办法,计划逃出来,于是他们便行动起来,利姆堵住鱼缸的换水管,()等水变脏后借机逃了出来,终于和爸爸团聚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利姆的爸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尽全力去保护,不管多么惊险,都不畏惧,无论有多远,无论在哪里,都不阻挡不了救子的决心。

父爱是多么伟大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