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同范本 >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优质18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21 03:29:50

作者:LZ文人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看看以下的参考资料。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

学生举例。

指导学生总结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时的区别。

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思考:与前三个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后经过小组讨论再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后填写答案。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个活动分别对应:克服摩擦做功、压缩做功,让学生总结共性,学会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归纳,寻找异同。

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汽油机有一个整体认识。

再通过问题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d.压缩冲程。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气缸中气体的()。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少,温度降低d.压强减少,温度升高。

作业布置。

练习册21页1-----10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1)。

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克服摩擦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压缩体积做功。

二、演示点火爆炸试验:物体对外界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

(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三。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

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达为:i=u/r。

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

1、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是()。

a.分子动能b.分子势能c.内能d.机械能。

2、关于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放出内能。

b.内能是指每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

c.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d.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3、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没有机械能c.具有内能d.没有内能。

5、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a.热传递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c.摩擦生热d.今天天气很热。

7、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继续在市局“平衡发展,重视全体”,“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情况分析。

本人所教的九年级6、7、8三个班中,6班、7班的基础比较差,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弱,8班的基础整体很好,已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能灵活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主要是以复习为主,系统地复习初二、初三的物理知识。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5节以上。

六、教学进度:略。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2、动手动脑学物理。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

18.2.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别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则:

【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b.c.d.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a.0.4wb.0.8wc.2wd.4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3节总计4.5v,所以。

所以选c。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所以。

如果p和t的单位分别用kw、h,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  )。

a.空调器b.电冰箱c.电视机d.白炽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内消耗电能,根据求出,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为:

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调机。故选a.

【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的单位()。

a.j/s·h/sc.v·ad.w·s。

【答案】d。

【解析】。

c、v是电压的单位,a是电流的单位,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所以v•a就是的单位;

d、w是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和时间的乘积是电功,所以w•s是电功的单位。

选d.2.5v0.3a”的灯泡接在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它两端的电压,比较它的亮度。

现象:在电压为2.5v时,灯泡正常发光;在低于2.5v时,灯泡发光暗淡;在高于2.5v时,灯泡强烈发光。

结论:说明用电器消耗的随着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可能烧毁用电器。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将两只灯泡“pz22040”和“pz220100”先后并联和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并联时,100w的亮,串联时,40w的亮。

结论: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下图为一只6v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每只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为()。

a.24ω0.67wb.20ω0.8w。

c.24ω0.96wd.20ω0.67w。

【答案】b。

【解析】。

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

a、110v60wb、36v25wc、220v40wd、110v40w。

【答案】a。

【解析】。

四盏灯泡正常发光时,功率的灯泡亮,所以选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

教学准备惯性小车、斜面、木块、木板、毛巾、标志小旗.

教学过程。

一、体验、观察、顿悟、阐述。

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请观察)。

学生实验一:抽学生到讲台上做用力使讲桌运动的实验。并指出当我们用力推或拉桌子时,桌子才会运动,当推力或拉力撤消后,桌子就停止运动。(a、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学生实验二:学生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情况。用力推小车时小车开始运动,当推力撤消后小车仍能运动。

(b、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师: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生:是桌面对小车的阻力。

(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探究、归纳、推理。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介绍实验器材。

2、请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

(2)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3、演示书上图12.5-3所示的实验,

教案。

(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选填“大”“较小”或“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选填“短”“较长”或“很长”)。

毛巾。

棉布。

木板。

(2)交流讨论思考题。

(3)展示讨论结果。

(二)归纳。

生: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三)推理,升华实验结论。

生: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更远。

生: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师: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样呢?

生: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三、揭示规律、板书课题。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今天同学们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的规律跟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得出规律完全一样。同学们真棒,你们是当今的牛顿。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想想议议(学生交流讨论)。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成立的条件:;结论:。

2、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状态;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

师:牛顿第一定律充分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用来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见学生手中小练习)。

五、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适用范围:一切物体;条件:不受力;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六、课外作业(略)。

附板书设计。

12.5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适用范围:一切物体;。

条件:不受力;。

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丰富发展。

2.正确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3.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分别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什么?

导入:。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授:

第一目高举伟大旗帜。

(一)____。

总结: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突出贡献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党把____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_。

以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____。____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邓小平理论。

1.感悟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2.探讨: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理论系统回答了在我们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____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4)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

(三)“中国特色”

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规律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目“三个代表”在身边。

1.看学习实践“三个代表”flash。

2.交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努力体现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3.基本要求:逐一举例分析。

(1)先进生产力。

(2)先进文化。

(3)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地位。

提示关键词:“强大思想武器”“根本指针”“写入了宪法”

5.读名言,悟道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归纳总结: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3.通过练习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电压的单位,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p55—56,了解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符号,电压常用单位及其换算,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看课本p57—58,知道电压表的作用及在电路中的符号,记住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________,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________。

2.电压用字母_____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压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与电流表读数类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和干电池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总结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1.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电压的作用、单位,电源的作用;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

2.作图: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开关为单刀单掷。

(二)过程与方法。

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三级实验)。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2)探究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设计电路、规律应用教学准备。

指导书、听写卷、检测卷教学过程。

一、双基听写(另案)。

二、整(p58——知识梳理):全班一起梳理本章知识点(亦可通过实物投影)。

重点强调:电压电阻概念、影响电阻因素、电压测量、规律。

分1:电压。

划考基要点1(强调“电流的形成条件”)、

2、电压表的使用反馈练习:p59——。

1、

2、

3、4。

分2: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过程反馈练习:p61—1.2.3.分3:电阻。强调:(1)电阻的定义、单位及符号;电阻的影响因素。

(2)探究实验(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反馈练习:p63—。

1、

2、

3、4分4:变阻器。强调(1)原理;。

(2)缺点列举法。

(3)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

反馈练习:p64——。

1、

2、

3、4反馈练习:p17合:通过知识树,再次串合。

补:1.补充练习p65——。

1、

4、

5、

6、

7、、

8、

9、

10、11.13测:(另案)。

三、作业:1.纠错;2.背§3考基要点,准备听写。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物理九年级的教案

1.太阳每时每刻都在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c)。

a.太阳内部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b.太阳内部大规模的核裂变过程。

c.太阳内部大规模的核聚变过程。

d.太阳内部可燃性物质的燃烧过程。

2.关于太阳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太阳是永不枯竭的能源。

b.太阳能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

c.太阳所有释放的所有能量都被地球吸收。

d.太阳还能释放能量的时间约为50亿年。

3.关于太阳能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太阳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它是一次能源。

b.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处处可利用。

c.太阳能安全、清洁,利用太阳能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d.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九年级物理教案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4、知道热机的种类和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辅助法把不容易展现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模具小、可视性差的缺陷。指导读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本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自主学习更具指向性,目标性更强。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针对点专门突破讲解。

6、学法设计: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限度的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自己解决。

二、教学准备:利用铁丝、铅笔、图钉等随手可得的器材让学生动手体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演示两个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酒精、小瓶,学生体会归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利用汽油机模型、观看汽油机工作视频,物体与视频资源结合,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ppt图片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图片情境导入: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寻找图片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复习回顾旧知。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活动与演示:

(3)学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

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反复弯折等。

(2)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通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下落时温度升高;)。

区别: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结论: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成机械能。

(2)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观看视频: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

(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要经历几个冲程?分别是什么?

(3)每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从气门的开闭和活塞的移动角度分析)。

(4)这四个冲程都有能量转化吗?如果有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5)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曲轴旋转圈,活塞往返次,四冲程内燃机只有_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_______完成。

第5个问题教师利用模具进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来考察对汽油机的学习效果,用超链接制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阅读: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4、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

看一看。

学生思考,内能的增加是通过什么方式?

归纳这三个活动的共性:做功,并且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学生举例。

指导学生总结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时的区别。

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思考:与前三个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后经过小组讨论再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后填写答案。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个活动分别对应:克服摩擦做功、压缩做功,让学生总结共性,学会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归纳,寻找异同。

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汽油机有一个整体认识。

再通过问题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d。压缩冲程。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气缸中气体的()。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少,温度降低d.压强减少,温度升高。

作业布置。

练习册21页1-----10题。

板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