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知识 >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精选9篇)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精选9篇)

时间:2023-10-05 15:44:14

作者:JQ文豪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没有,,的分化。

b)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一)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2课时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酸雨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2课时

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知识目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组织好调查、设计和课外实践这三个学生活动。这三个活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组织实施。还要特别关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章是这册教材的最后,时近期末。所列调查和设计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提供了方便。因此,应把评价一并考虑在教学实施之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学有关植被类型的知识。例如,通过录像和幻灯片等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植被类型,描述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演示我国(或某地区、或家乡)植被的变化情况,为学生提供其他资料,便于学生讨论我国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观察各国的植被分布地图,让学生粗略计算,并列表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或者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也可以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列表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或者组织学生撰写、宣读小论文,开小辩论会,了解我国植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学会运用;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朗读法、质疑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用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多媒体投放巴西龟的图片、资料)

教师明确: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生物入侵者》,进入这一特殊的“战场”,做一番详细地考察。希望通过此文的学习,能够提高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解释题目

学生从书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阅读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外,还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小组内交流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楚文章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四、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写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x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形成、增多的原因、途径(第5段)段)采取措施:各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第8段)

五、写法探究

1、探究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并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找出文中用有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与说明方法相关的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2)本文所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老师板书:列数字---使读者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举例子---有力支撑观点,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打比方---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可感。)

六、延伸拓展

先多媒体展示课文中介绍到的生物入侵者的图片,然后提问:

你知道的生物入侵者还有哪些?(学生再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展示自己搜集的我国的生物入侵者资料---水葫芦、薇甘菊、松材线虫及关于生物入侵的统计资料)

七、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堂所得;

2、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事理说明文,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文章先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又探究原因,分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再揭示人们的态度;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八、布置作业

1、课外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理论;

2、请以“水”、“野生动物”、“森林”、“土地”为对象各拟一则环保话题的公益广告词,每则不超过15个字。

作业示例:

1、地球的皮肤,请温柔地呵护。

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今天不节水,明天无泪流。

4、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在这里我主要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关于导课:

以问题导入:“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动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

本节教学从认挂图、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引出“性染色体”概念,进而通过生男生女的小组游戏活动,理解人类性别的决定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探究自然状态下,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为1:1。

3、学生活动: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活动环节,老师宣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制作卡片,随机抽取,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各组统计男女性别比例,向全班汇报、汇总。老师巡回指导,依据学习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a这个活动的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奥秘有关系吗?b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通过学生活动揭示人类性别遗传的自然规律。当然从一个班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不够,不能科学地反映性别比。老师可引用全年级或几界届学生的统计总数,更有说服力。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小黑板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启发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历次人口普查有什么共同特征?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5、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新课标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机会,因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a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性别的比例?

b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吗?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七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xxx。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xxx等。

(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xxx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xxxxx和xxxxxxxxxxx,都能进行xxxxxxxxx,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xxxxx。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没有xxx的分化。

b)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xx,(2)可做xx。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xx,(2)可供xx。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5、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6、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

7、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话吗?

8、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10、分析:将两株同样大小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过几天,可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这个实验说明。

11、导管存在于xx,能输送xx,输送方向是xx。筛管存在于xx,能输送xxx,输送方向是xx。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八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1、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指点迷津】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反物正”,即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_________,细胞数目越________)

3、视野中,物象在左上方,你会如何移动玻片,使它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同方向移动装片(例如:物像偏左,则向左侧移动装片,会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引导并组织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反之则反。

课前充分预习课本10分钟,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标记疑点。

对照教材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尝试说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并注意观察。

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通过操作观察,解答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及时询问老师不懂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反思篇九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解)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节,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