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围墙外边读后感(实用12篇)

围墙外边读后感(实用12篇)

时间:2024-05-05 00:50:06

作者:QJ墨客

读后感是对自己与书中人物的相互交流与共鸣的记录和梳理。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围墙外边作文

那堵墙立了起来。也不知它是何时立起的,只知它像一位飞来之客,毫无端倪,就这样出现在我家门前。

那是一堵多么严实的墙啊!似乎没有一丝空隙能让墙后的空气得以流畅。那是一堵多么坚固的墙啊!似乎会永远屹立下去,隔开它前后的空间。那是一堵多么完美的墙啊!青灰的墙面被粉刷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瑕疵。

我曾试着想看看墙后的风景,可是这堵墙太高了,即便我伸直双手,也只有指尖能够到墙顶。它似乎刻意不想让我看到它背后的世界,刻意让我的眼球中满是单调的青灰。

我清楚地记得,墙的背后原来是一大片田野。

一到春天,油菜花全开了,似乎到处都是嫩黄色,但是有绿叶的陪衬就不显得乏味单调。从这头到那头,一直绵延到远方,大方简朴的黄色小花就这样悠然地开着,一点也不做作。阳光下,微风轻抚,一大片花瓣便轻摇身姿,在这旷野中尽情舞蹈,如海浪一般,一波又一波送来一阵阵香甜。一个个跳动的金色精灵哦,不知带给童年的我多少欢愉与梦幻。每逢夏日,田野便是一片碧绿,田间蔬菜独有的青涩的芬芳,夹杂着泥土的味道,轻轻地驱散了难耐的暑气。不知多少次,回眸那片田野,清凉的绿色便在心中悄悄地蔓延了。秋冬,虽然没有春夏的繁华,但宁静安闲的氛围,也别有一番情致。

可是这堵墙,却偏偏阻隔了我与那端的风景。它高不可攀,让我最后的一丝期盼也被阻绝了,也许那道风景只能在睡梦中再现了。

可是,还不只是那堵墙立了起来,各式各样商业用途的房屋,也在我家附近林立了起来,真有一派遮天盖地之势。到处开始绚丽,却再也没有了那点嫩黄,那片碧绿,那份香甜与悠然。这样的日子,我真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悄悄地,有一堵围墙把我们困住了,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而墙背后的风景,你还在原地么?

围墙外边作文

风吹起碎花般的流年,又匆匆掠起时光的裙角。不知不觉,又念起了儿时。

曾听长辈们说起,十几年来,这堵墙始终屹立在城市最偏的一隅,它似是一位年迈的老人,沉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兴起、发展,却不言不语。随着高楼大厦迅速崛起,它也逐渐被包围了。

添了这抹绿色,古老的围墙似乎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也焕发出生机,像是重又恢复了活力。

曾几何时,我也想过去看看围墙外边究竟是何等的模样,但终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仍是幻想这围墙外边的模样,仍是满怀希望地经过围墙。

呐,围墙外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站在古老的围墙边这样想着。

围墙外边作文

冲出人类现实的围墙,触及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从书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已不被通俗小说的围墙而束缚,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

《海底两万里》亦是如此。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它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扎根于社会现实,却冲出人类现实的围墙,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展望未来的时代,描绘未来的蓝图。

悬疑小说。

打破寻常逻辑的围墙,基于推理故事的思维。《名侦探柯南》,青山岗昌创作,超脱寻常的思维逻辑,注重细节的线索,推理出真相,让真相从无到有,推理小说得以深华提升。《心理罪画像》中,方木是沉默寡言的推理天才,用细节构造犯人的性格,犯罪原因,以致于找出犯人。邰伟——资深刑警队长,看似放荡不羁,实则敏感细腻,外表粗砺冷漠,内心却是满满的正义感。

没有打破寻常逻辑的围墙,怎么会有真相的线索,更不会有真相的出现。

讽刺小说。

揭露腐朽反动的围墙,嘲讽消极落后的事物,在艺术表现上,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及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儒林外传》充分体现了讽刺,全书唯一的中心,贯穿全书的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揭露腐朽反动的围墙,使人认识到消极落后事物的东西,人生无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能冲破现实,打破寻常思维,敢于揭露腐朽,你就会走出禁锢思想的围墙,拥有更多创作思维的火花。

围墙外边作文

围墙在不同的地方,作用不同,如学校围墙限制学生的活动范围、监狱围墙以防犯人逃跑……我心里却一直有一扇高高的围墙,将我牢牢地困在里面。

小时候刚到昆山,也不会讲什么普通话,跟其它小孩子玩都嘲笑我不是本地人,不跟我一起玩。从那时起我与他人的交流就变得极少。慢慢地,我竟有点儿像自闭症的孩子,总是一个人闷着,不讲话。我心里就竖起了一扇高高的围墙,渐渐与外界隔绝。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成了好朋友,却没人愿意与我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开始与人交谈,但开口的次数并不多。

直到上小学,我遇到了一位李老师,这个老师温柔善良,从不说我像自闭症孩子。李老师得知我的情况后,用许多课余时间跟我交谈。我一开始只是对她说的话点点头,到后来用一个字回应,最后用正常交谈方式和她聊天。我发现那扇高高的围墙好像在慢慢倒塌,因为我发现了比在围墙内更有趣的世界。

我逐渐找到了围墙外边的温暖、美好,适应了那个原本让我变得有些自闭的世界。一个人被关在围墙里,是孤独、寂寞、缺失温暖、失去希望的,然而围墙外边有善恶,有温暖,就如两幅画一样,一幅单调,只有黑白;一幅丰富,五彩缤纷,让人从内心涌出一股暖流。

围墙外边也许会有坏人,但比较围墙里面单一、不着调的生活,真的好很多。这大概就像你从学校生活开始步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很困难却可以让自己独立、坚强起来,因为这只是一个开端。

俗话说:外面如同花花世界。作为一个从围墙里到围墙外的人,我深刻的体会到他们说的“花花世界”只是那些没有勇气走向社会,不敢脱离父母照顾的年轻人编造的一种说辞罢了。

围墙外边作文

下课十分钟,寂静的教室里迅速沸腾了起来,可这热闹似乎与我无关,窗下那一小块位置永远那么安静。坐在窗边,趴在正好被阳光照射到的桌子上,独自看着同学们玩耍,这便是我的课间。

同学们喜欢一堆一堆围起来,每个人几乎都有可以聊天的对象,一个圈圈状的人群就像一堵墙。而我就是一个个围墙外的孤独的女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那一圈的人便自觉地散开,各自回到座位上去。当她们准备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的心彻底地凉了,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傻傻地站着,脑中一片空白,好像是我打搅了他们的欢谈。之后我只有尴尬地离开,一步步艰难地回到座位上。

回到座位后,她们又小团小团地聚在了一起,我想:不必打扰她们了,城墙外的孤独女孩怎么可能穿越这堵墙呢?她们又怎么知道,其实我很想进入她们的圈子,很想与他们一起聊天,看着她们谈得那么欢快,我心里有些悲伤。

午餐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三三两两地走向餐厅,一个人挽着另一个人的胳膊,并排说说笑笑地走过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跟在人群后面,慢悠悠地晃到食堂里去。可能是一个人走惯了,忽然有一天有人叫住了我,要跟我一块儿走向食堂。那一刻我的心莫名的温暖了一下。在一旁听着她们讲话,尽量让自己不被讨厌,在她们说话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地听着。

而在下一刻,原本被温暖了的心突然跌到了深谷,仿佛被一层冰包裹着。那个刚刚和我挽着的同学,看到熟人的时候,便匆匆甩掉了我的手,急急忙忙地跑上前与那人聊起来,一声声的欢笑,刺痛了我的心。

围墙外边作文

依赖,是一种无形的围墙。走出依赖,学会自立。

当今社会,依赖之人不可存,自立可生于四方。

陶行知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依赖很多人,但最可以依赖的是我们自己,只有走出依赖,学会独立,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富翁对于财富的处理,一般都是留给后代,但是在美国,近年来却有一种新的风尚在流行,不要给后代留太多的财产,以免他们乐不思蜀,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这种风尚的实践者有大名鼎鼎的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投资家华伦-巴菲特等。

的确,现如今自立自强才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要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居里夫人曾讲过:“路要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感受。父母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必须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我们总是嫌烦,不愿听,不管哪一条路,自己总要走一走,瞧一瞧,不管有什么危险,阻碍。也许是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我们渐渐懂了许多,渐渐的一步步走向成熟。

另外,我们要在思想上独立,巴金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因此,不单是在行为上,在思想上我们必须独立。

在思想上独立,就是要有独立的判断和独立的思想,而不是全盘移植,不加分析的接受,让你的头脑变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在思想上独立,就是不跟着随波逐流,不在时髦和流行面前追赶,而是在千人一面中,保持你自己的特色。用富兰克林的话说:“一个人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败无疑。”

自立并不是拒绝别人帮助,而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让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宰!

围墙外边作文

外墙里外,是彷徨,束缚更是觉悟。

踏进围墙,是一身的枷锁。从读书到就业,从秉着一颗初心到失落迷惘。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早已是过去时,现在却只是为了就业的明天和法律的义务而被迫读书。这泯灭的初心着实令人苦笑一番。

但谁又会不忘初心,不忘根本,而不为谋得利诱和虚荣而努力,而奋斗呢?

章莹颖事件、中印边境对峙事件、3名中国人在菲遭绑架事件屡见不鲜。

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纵使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但努力又为了什么?再望初心呢,纵使是再有“无数英雄尽折腰”的英雄壮举,也只是会被视作做作而被时代所鄙夷。

初心,在迷茫中探寻,抛开在意。

踏入围墙外边,是挣脱世俗束缚的初心。划开蒙蔽双眼的阴霾,是一片光面,是一颗坚守的初心。

于是,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岳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告别古代,再到“努力向学,尉为国用。”的孙中山,“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丰子恺真正有意义价值的初心继往开来。

接踵而至的是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孔繁森;义正词严只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伍修权;筑起绿色的长城的林业部部长徐有芳;树琼花照四海的发明家王莲香种种皆是初心不改的诠释。

透过围墙,秉着一颗初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不负初心则前途坦荡;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初心是点亮彼岸的灯塔;初心是牵引方向的指南;初心是新兴时代的缅怀。作为21世纪的后生,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明天和依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当前程似锦,可别忘了带上一份初心。

围墙外边,是一份坚守的初心。秉着一颗初心,向大无限未来迈进。越过围墙,前方是初心,前方是明天,前方更是未来。

围墙外边作文

曾经,就是这么一堵钢筋水泥砌筑的墙。如若它还在,那一定满是攀缘的爬山虎,满是垂挂的绿萝。

我站在这里,感受着它的余温。墙的那边,叫做东柏林;墙的这边,叫做西柏林。我缄默着,在这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彷徨。

时至今日,街边是五色杂陈的商铺小楼。街东的年轻人捧着报纸,自由地走到街西,街西的老者,拄着木杖,缓缓地走向街东。

也许,你会说,我无需观察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

七十年前的今天,也是在这里,军警横行,关卡四立,人们屏息凝神,在这堵墙的。

两侧相互守望,念及亲朋。老人在墙东痛哭流涕,年轻人在墙西踉跄倒下,鲜血浸染了衣襟,乌黑油亮的枪管冒着尚未散尽的硝烟。

这便是柏林墙。

围墙外边,有些什么呢?儿时嬉戏玩闹的花园?回家时时常光顾的报亭?和蔼的母亲?机敏的爱子?不,见不到了,都被三尺宽的围墙挡住了,一切念想尽被尘霾吞噬。

我行走着,思索着:这是怎样的一堵围墙?无言,无感,无温,无形。因为我们没有亲历过,没有站在墙的一边高喊母亲的名字,没有虚度过十年难捱的光景,没有亲人的离散,没有爱人的丧命,所以,也无泪,也无情,只能默默品味。

原来,人们只是在道义上否定了这堵墙,又在内心的深处把他重砌,怯懦地龟缩在墙内,然后对自己的子孙说:“提防着围墙外面。”

人性是如此可笑,人情是如此悲哀。惟一的改变,便是卸下了具象的小墙,砌起了抽象的大墙。

围墙外边作文

原来它一直如此美好,恬淡宁静,它曾是我的负担,我的苦难,我难以抛却的噩梦,但只有当我通过五线谱,翻过那重重围墙,才感受到悠悠琴声中的情怀。

十级考试前,每天上午,我总会背着沉重的手风琴,踏入整天枯燥无味的练琴之中。窗外就是围墙,框出了四四方方的天空。偶有年幼的孩童的笑声从远方传来,却被围墙阻隔,让我体会不到欢乐,唯有逼仄无味的琴谱与我相伴。

回到琴房,平时看得再熟悉不过的音符也跃动起来,它们有生命,绕过围墙,我看到了音符的故事,弹出了内涵深厚的动人乐章。

围墙里边,几乎体会不到美好,但围墙外边,是鲜花满园的故事。

走出围墙!让脚步追上围墙外边的理想!

围墙外边作文

第二年春天,巨人过够了寒冬,早早就把孩子们请到花园里玩。巨人一看到孩子们,就热情地说:“你们以后要常常来这花园,我想让花园早一点迎接春天!”

于是,小男孩波斯顿铺好画纸,拿起画笔,蘸好颜料,画出了满地小草。不一会儿,花园里的小草都生机勃勃的长了出来。

小女孩琳达欢快地在花园里跑了起来,绕着花园跑完一圈后,琳达说:“请梨树、桃树、苹果树都盛开吧。”说着,说着,树木们都争先恐后地绽放出花朵来。

小男孩汤姆拿起小提琴,演奏了一首乐曲。于是小鸟成群结对地飞来了,它们站在枝头高声歌唱。

小女孩安娜放开歌喉。一首歌唱完,冰冻的小溪融化了,里面游来了鱼儿,它们在水里面自由自在地嬉戏!

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但是孩子们怕巨人变卦,斥责他们,不愿意和巨人玩。所以巨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孩子们荡秋千,打滑梯,游泳,玩得不亦乐乎。轮到玩跷跷板了,巨人说:“你们能加我一个吗?”“那好吧,不过你不能斥责我们。”汤姆说。

就这样,他们一起快乐地玩了一个下午。

到了晚上,孩子们要走的时候,巨人说:“可以留下来吃个晚饭吗?”说着巨人就从他的地窖里拿出了烤肉、蛋糕、香槟酒。巨人说:“交个朋友。”孩子们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们了,难到不是吗?”

巨人说:“欢迎你们常来,有你们才有春天。”

围墙外边作文

想来,那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

那天晚上,因为晚饭没吃完,写作业时感觉肚子还没吃饱,于是妈妈和我一起去超市旁的面包店买点面包吃。到了那边,买完了面包我们正准备打道回府。突然,我看见对面的广场上围了不少人。出于好奇心,我就拉着妈妈一起去围观。

那是一个老头,破烂的衣物早已显示了他的地位,手里的木棍虽细但看起来很结实,头顶一只皮帽却已破烂不堪。在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左腿以下的裤子瘪了下去。他的眼神十分微弱,身旁放置着一个破碗。前面有一张塑封起来的纸,写着他悲惨的经历。他的神情无不显示着他的穷苦与落魄。

他的确很可怜,但是并没有触及到我的心灵。我只是默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便离开了。

回到家,我不禁想:我的同情心去哪儿了?以前的我不会这么冷漠的做一个旁观者。只要见到一个乞丐,我多多少少会给一点零钱。哪怕微不足道,但也代表了我的同情。不过后来,电视上、新闻上、包括微博上,都在接连不断的曝出关于他们的事情。他们的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假装可怜,有的装成残疾,还有的会碰瓷……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我再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是一个职业乞丐还是真的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于是,慢慢的我就直接否认了所谓破烂褴褛间昭示的沧桑。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淡,以至于有了“扶不扶?”这样的问题、用捐赠留守儿童的名义骗钱的现象。至于人们见了乞丐,就当没看见一样。病态的社会就仿佛一堵无形的围墙,围住了人们的热情与信任,也围住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同情心。

毕竟,谁也不想当一个乖乖被骗的傻子。

后来的某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他看到街头有一个男的带着据称是病母的人上街乞讨,并且一直在磕头,频率很快,几乎是一秒磕一下。他看了很久,最后还是忍不住捐钱。因为不管是真是假,至少他付出了汗水。当时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点触动,怎么说,社会上还是有好人的,也还是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虽然说有点触动吧,但是还不至于就这么从此改变的地步。

最近小区里多了一个老人,也是个乞讨者,但是一般会拉拉琴,看着也挺可怜的。由于负面的消息太多,每次经过那个老人,我都会刻意地把头转向一边,因为在这个不知是真还是假的乞讨者面前我还是不想帮他。

有一天,我内心的深处被他柔软的琴弦拨动了。

那次他还是在拉琴,还有一些小孩子在围观。突然,杯子被碰倒了,和硬币一起与地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正午的阳光照在硬币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的眼睛被刺痛了。这群孩子也没出手,过了一会儿就散了。老人僵坐着,可能已经快绝望了。我突然格外的想帮他,于是翻出一块钱,沉思了一下,投了进去。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

其实翻过围墙而看,社会并不仅仅是冷淡。当我们帮助别人,亦或是被帮助时,都会感到心里的温度。尽管有些人还被围墙围住,但是我想说,围墙外也并不是只有荒芜的沙漠,更多的,还是一片绿洲。

围墙外边作文

村庄的外面,是一圈比村里任何房屋都高的围墙。从他小时候开始,村里的老人就告诫他:“围墙的外面有许多野兽出没,绝对不要想着出去。”

于是,他和村里其他的小孩一样成长。他们没有学堂,没有私塾,没有水车,没有纺车,也没有日晷和先进的技术。人们曰出则起,日落则归。他小时候就和人们学习从他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流传下来的劳作常识,跟着大人们一起工作。

一天,他用略显稚嫩却因长期劳作已产生老茧的肩膀,挑着从不远处打来的两桶水回来,他忍不住向村里的老人发问:“那围墙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老人吃惊地看了他一眼:“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呢,似乎很久很久就有的吧。”话说完,不等他继续发问,老人就郑重地补充道:“你可千万不要靠近那里,这是祖训,祖训!”

那天之后,他没再找老人问,他知道,问村里那些古板的老人是解决不了自己问题的,只是每次打水时,他都会偷偷走到更远的地方,走到靠近围墙边的小河去,然后看着有些古老、沧桑却依旧高大的围墙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然后,他会回到村中向其他小孩说:“不去墙外看一下吗?”每次回答他的,都是其他小孩看傻子一样的白眼,或者是母亲对他晚归的责备。可他还是会偷偷去围墙边打水,继而回来宣传他的“邪说”。

又有一天,他去围墙边打水。人们总是看向地面上那些美丽的花草,看向地面上那些虫蚁,觉得自己拥有了一切,而他却觉得这些都太过渺小、狭隘,于是,他抬头看向了天空。人们即使偶尔看向天空,也只会一边看着太阳或月亮,一边慢慢走路。看着太阳月亮随着自己移动,他们都感到十分满足。他不想和其他人一样,于是,又看向了其它事物。他看到了白云悠悠地飘荡,飘出了那如山般古朴的围墙,他看到了那鸟儿自在地飞翔,飞出了那如山般高大的围墙,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他越看越入神,忽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恐慌。于是,他彻底忘记了祖训,竟用力一拳打在了围墙上。谁知,那围墙早已古老无比,风化得不成样子,这一拳挥出后,竟然轰然倒塌一片。他没有多想,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于是,他放下了身上的担子,跑了出去。

穿过围墙,他没看到人们常说的凶猛野兽,而是看到了高楼大厦,看到了电话手表,看到了先进的机械,当然,这是后话。

终于有一天,人们依然和往常一样,在烈日下辛勤地用锄头耕地,在家里忙着用针线缝衣,他却穿着西装革履,驾驶着名贵的越野车回来了。他回到村中,人们都感到十分新奇。他先是告诉了村里的年轻人自己的经历,又一起去开导了村里的老人,他又自己给村里投资,给村里的人们安装了一切围墙外面才有的电器,给人们买了电话、手表等先进的东西,给村里修了路,建了学校,还帮人们通水通电。于是,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也对他恭敬有加。

终于有一天,村里的人们一起去了围墙边,把围墙彻底拆除了。

直到现在,他的故事仍在村里被人们传颂,人们也纷纷惊叹:原来只要打破围墙,领略到围墙外边的精彩,一切事情竟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