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07:25:41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去年秋种以来,我市实施了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克服了秋种期间严重干旱、春季低温冷害、后期病虫频发等不利因素,加大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推进力度,突出强化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巩固了上年小麦攻关成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
1、小麦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在上年单产突破300公斤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整体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小麦生产将实现“三增”,再创历史新高:一是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二是单产达公斤,比上年提高公斤、增,比基期(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前三年平均)单产公斤提高公斤、增40%;三是总产达亿斤,比上年增产亿斤、增。
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显著。在继续巩固和提高2005年秋种已建的25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年秋种我市新建3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其中天长市10万亩、定远县7万亩、凤阳县6万亩、明光市7万亩,涉及5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78265家农户、299380人。由于采取“五统一”措施,增产效果显著。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公斤,比上年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公斤增长,比全市平均单产公斤增长,比全市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公斤高,比基期单产公斤增长。其中定远县炉桥镇、明光市潘村镇、明光市柳巷镇、天长市龙集乡等4点小麦超高产田块实产验收,折合每亩分别为561公斤、公斤、公斤、公斤。
3、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每公斤按元计算,全市小麦单产公斤,比基期单产公斤增公斤,亩增收元,万亩共增收万元,加上80万亩小麦良种(每亩10元)和3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区(每亩8元)补贴,以上三项合计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元;其中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公斤,比非示范区公斤亩增产公斤,可实现亩均增收元、人均增收元。二是社会效益明显。通过高产攻关工作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领导指挥生产、为科技提升、为粮食单产挖潜和农民增收等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三生态效益明显。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用肥用药,特别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对粮食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高产攻关工作的整体推进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加6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小麦机播面积万亩,占;病虫害综防率达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其中,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亩播量降低10%左右,精少量播种面积达2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进一步提高。
5、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增强。一是增强了技术指导服务功能。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专家、定期会商“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开展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并通过电视专栏、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科技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初步建立了生产指导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了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全市共建成小麦良繁基地37处,面积万多亩,繁殖的品种有扬麦12、泛麦5号、皖麦19、皖麦33、烟农19等,田间纯度鉴定都在99%以上,预计可产优质小麦良种8778万斤以上,为今年秋种继续组织实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提供了种源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攻关活动顺利开展。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协调和指挥,市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筹划,制定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意见,我市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06全市秋种工作指导性意见》(滁政办电[2006]58号)。各县(市)均制定了小麦高产攻关实施方案。
3、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在攻关活动期间,我市及时派出督查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督促工作。天长市农委还专门下发了《农技人员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的考核办法》,明确农技人员职责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光市5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示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产验收,并对各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情况进行了验收评比,对成效显著的乡镇将予以表彰奖励。
(二)强化技物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xx县20xx年度小麦播种工作已经结束,我县在播种工作中坚持稳定面积保总产,提高单产促增产的总思路,深入贯彻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省、市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扎实抓好了今年小麦的播种工作,为明年夏粮生产和农民增收打好了基础。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正茬田20万亩,回茬田万亩,水地面积万亩,旱地面积万亩。
今年7-9月份我县降雨,比去年同期降雨量增加了,比历年同期降雨增加了,伏天土壤蓄水较多,底墒比较充足,10月份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口墒有些不足,但从土壤整体墒情来看,还是为小麦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正茬麦田9月23日开始,10月5日结束;回茬麦田10月5日开始,10月23日结束,今年的复播麦田播种较往年有所推迟。
1、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对今年的小麦播种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全县小麦生产会议,要求各乡镇充分认识小麦生产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主要作用和不可代替性,正确对待今年的小麦生产工作,特别是目前的小麦播种工作,为明年的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训面广:为了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增强小麦抗逆性,县农业委员会专门召开了由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讲的小麦播种培训会,要求各乡镇分管副职、种粮大户、县直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参加。随后各乡镇又邀请县农技中心技术、植保、土肥等站室技术人员组织了数场对农民的`小麦播前培训,参会人数达16000人次,并发放小麦播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适期晚播、氮肥后移应用、秋季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加大小麦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宣传了因土壤悬虚、病虫草害等问题给小麦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让麦农真正科学种田,提高产量。
3、合理安排品种布局:20xx年度我县良种普及率达到80%左右,旱地以临丰3号、临旱6号、晋麦79为主,水地以舜麦1718、石麦15、临汾8050为主,在品种规划上做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力争达到一村一品或一区一品,真正体现了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区域化生产的优良格局。
4、大力推广种子拌种和包衣技术:近年来,我县小麦生产由于受农业机械化收获跨区作业、秸秆还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小麦腥黑穗病、全蚀病、小麦地下害虫等在我县麦田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确保小麦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腥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地块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用40%五氯硝基苯或适乐时;小麦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拌种或土壤处理,并积极引导种子部门大量销售包衣种子,有效防治了地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5、主推技术:一是推广优种,全县小麦品种主要推广种植临丰3号、晋麦79、临旱6号、舜麦1718、临汾8050、石麦15、等。二是适期晚播,播期比常年推迟10-15天,为小麦冬前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打下了基础。三是秸秆还田技术,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5万亩,通过连续几年的还田技术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生理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小麦夺高产创造了条件。四是增施有机肥,引导农民多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确定应施无机肥数量,做到经济用肥和平衡施肥。
小麦播种工作已全部结束,从目前苗情调查看,大致一、二、三类田比例为5:2:3,其中一类田万亩,单株分蘖个,次生根4-5条,亩总茎数50-60万;二类田万亩,单株分蘖个,次生根2-3条,亩总茎数45-50万,三类田万亩,无单株分蘖,次生根1-2条,亩总茎数30-40万。
有利因素:
2、播种时农民药剂拌种的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有效遏制地下害虫对小麦的危害及小麦病害预防。
3、农民对土地的投入较常年有所提高,施有机肥农户增多,无机肥的投入提高,使氮、磷、钾比例更趋协调,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为来年小麦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利因素:
2、还有相当比例的秸秆还田地块还田质量较差,秸秆粉碎不彻底、播种质量较差、播种较深或过浅,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三类苗田增多。
采取的措施: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及时制定方案指导农民,提出早浇冻水,以水肥促弱苗早发,及时查苗、补苗争取全苗,冬前耙耱保墒弥补浇水裂缝,防止麦苗因翘虚冻死,并兼有疏土提温、促根增蘖、抑旺扶弱、控主蘖促分蘖,多分蘖、分大蘖,为夺取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根据省^v^《关于转发国家^v^关于开展20xx年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苏粮检[20xx]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具体情况,经过局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于11月15日至19日由分管局长带队对全区秋粮收购工作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在这次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中,分管局长召集相关科室认真学习国家^v^下发的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内容的六大要求,并制定周密细致的检查工作方案,一是秋粮收购资格核查,这次我们对全区67家领取经营资格证的私营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逐一核查,其中34家有的停产,有的破产转项,有的被其它企业合并,对这30多家我们将通过媒体和有关法律途径予以公示,注销他们粮食收购资格,正常经营的32家经营状况较好,并且都能达到收购资格核查内容和标准。同时我们重点抽查了部分个体工商户,他们都能守法经营,有2家许可证过期未验证,我们当场责令在7日是内进行验证。
二是对粮食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最高库存量进行现场核定。这次我们对全区32家粮食经营加工企业粮食最高库存量进行逐一核定,在核定过程中有个别企业不理解不积极配合,带队的朱局长亲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讲解国家对粮食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有关规定,从而使被核定的每个企业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从行动上积极配合,从原粮和成品粮的最高库存作了既科学又严谨的核定,并要求每个企业法人在最高存量回执单上签字认可。
三是严格要求被查查的每个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做好经营台账和月报表工作。这次我们为32家粮食经营企业逐家送去了由宿豫区^v^印制的“宿豫区粮油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个体)粮油购销存统计台账”和“宿豫粮油经营企业(个体)购销存月报表”,告知他们如不按要求做好“台账”和报送“月报表”将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给予相应处罚。
针对今年秋粮收购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局分管领导要求我们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对粮食经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要做好全区粮食经营者换证、验证工作,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全区60多家已领取粮食经营许可证,有半数不再经营但证件仍然在他们手中,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媒体和相关法律途径给予注销。
二是要对新申请领取粮食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严格按《条例》规定办理申请手续,也就是不但要看相关申请材料,同时要进行实地检看,如实地检看达不到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
三是监督对象要全覆盖,包括国企、私营、个体工商户及跨县收购者,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进行严格查处,此项检查对稳定全区粮食市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击个别企业囤积居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全区粮食收购市场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切实做好“两节”期间粮食质量保障工作,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机益,根据xx市^v^《关于做好国庆、中秋节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昭市粮发电[xx]17号)、xx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昭区食安委办[xx]20号)、xx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庆、中秋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昭区食安委办[xx]21号)文件精神,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法规赋予^v^的职能职责。结合实际,xx区^v^于9月10日至30日,由购销流通科组织,检查组一行四人,对xx区辖区内的xx区中南米厂、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军粮代供站、福禄仓粮食批发市场、储备购销公司粮油三门市、xx区源达粮食商场、部分个体粮油经营大户、洒渔中学食堂、粮食市场、乐居中学食堂、粮食市场、苏家院中学、粮食市场进行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区商品粮的监督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福禄仓粮食批发市场、储备购销公司粮油三门市、xx区源达粮食商场、食用油批发门市、部分个体粮油经营大户油进行检查,一看qs标识、二看生产合格证、三看出厂时间、四看保质期、五看进货检验单、六看是否建立粮食经营台账,通过“六看”所经营的粮食都有qs标识、生产合格证、出厂时间,没有超过保质期,未发现陈化粮。
(二)加工大米的监督检查。
目前,xx区区域内只有两家大米加工企业,即xx中南米厂、区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检查组通过对xx区中南米厂、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车间的原粮、成品粮进行检查,原粮籼稻附有xx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报告,该批粮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属非陈化粮(宜存)。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好附有xx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验报告,属合格产品。
(三)农村粮食市场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粮食市场、乐居粮食市场、苏家院粮食市场上市的大米、玉米及小杂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陈化变质的粮食。
(四)学校食堂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中学食堂、乐居中学食堂、苏家院中学食堂用的大米、面粉、油脂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变质的粮食和油脂,所检查的粮油都在保质期内,有进货台账记录,进货有售方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通过对上述大米加工企业、商品粮批发市场、粮油经营大户的检查,共计检查粮油1186吨,建立有完善的粮食经营台账,所检查稻谷、大米、面粉、油脂符合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标准,没有发现陈化变质、霉烂腐败、有毒有害等不合格粮食,确保“两节”期间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油。
根据省^v^《关于做好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粮油市场供应等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1月30—2月5日,相对集中4天时间,由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粮食、工商、质监、食药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市的16家粮(油)加工单位、10家超市、1家油脂专营店、1个粮油批发市场的11家粮油经营个体户和部分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节日粮油市场联合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我市粮油市场总体情况较好,粮油库存充裕、价格平稳、品种丰富、管理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根据省^v^《关于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市“放心粮油”工程领导小组对第四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申报评审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召开会议,明确了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按照市放心粮油工程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办公室精心组织,认真做好xx市第四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申报评审工作,3月初拟定了xx市第四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申报评审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了评审通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按照《xx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成品粮应急储备进行了季度检查。重点检查成品粮应急储备库存数量、品种、质量是否符合承储要求,账表卡记录是否真实,储粮卫生环境和安全设施是否达标,仓储管理是否规范等实地进行了逐项检查。
按照、《xx市放心粮油监管考评实施办法》,由我局牵头,会同市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市14家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进行了检查考评。从检查考评情况看,我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符合规范要求,在全市粮油生产、经营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严格的检查考评,进一步提升了示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和质量意识,营造了粮油产品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放心粮油”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扩大“放心粮油”的覆盖面,我局采取“部门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于3月中旬组织国家级放心粮油销售店大统华超市与国家级放心粮油加工企业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州市级放心粮油加工企业保生米业进行供需对接,带领超市负责人对2家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使放心粮油供需对接洽谈顺利推进。